俄烏沖突已經打了1000多天了,時間過得真快,誰能想到這場仗會拖這么久?從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動手開始,本來大家都覺得這事兒沒準幾個月就能了結,結果硬生生打成了持久戰。全球經濟、政治、能源都被這場仗攪得天翻地覆。
美國一開始就站出來當“帶頭大哥”,又是給烏克蘭送槍送炮,又是對俄羅斯使勁兒制裁,想著速戰速決把俄羅斯摁下去。可現在呢,1000多天過去了,美國發現自己有點兒騎虎難下了,錢花了不少,效果卻沒那么明顯。
反過來看中國,三年前就選了條不一樣的路——不摻和、不挑邊,穩住自己的經濟和外交,現在回頭一看,這路子還真走對了。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突然對烏克蘭動手,坦克大炮齊上陣,目標直指基輔。這是二戰后歐洲最大的一次軍事沖突,之前2014年俄羅斯拿下克里米亞的時候,就已經跟烏克蘭不對付了,這次是徹底撕破臉。
美國和歐洲一看這架勢,立馬跳出來,譴責俄羅斯不說,還搞了個大動作——經濟制裁加軍事援助。美國帶頭,歐盟跟上,幾天之內就給俄羅斯來了個“全套”,銀行被踢出SWIFT系統,能源出口被卡脖子,普京的親信資產也被凍結。
中國這邊呢,反應完全不一樣。沖突一爆發,中國就說了一句“很遺憾看到這個局面”,然后就沒啥激烈表態了。既沒跟著西方罵俄羅斯,也沒站出來挺誰,就是反反復復強調“大家得坐下來談,別打了”。
與此同時,中國跟俄羅斯的生意照做不誤,尤其是石油天然氣,該買還買。這態度擱當時讓不少人看不懂,可三年過去了,事實證明,這一步棋中國下得還真不賴。
仗打了1000多天,美國終于發現不對勁:原來中國三年前就選對了
美國下了多大本錢
美國這三年在烏克蘭身上真沒少下功夫。先說軍事援助,從2022年到現在,美國給烏克蘭砸了500多億美元,光武器就包括標槍反坦克導彈、海馬斯火箭炮、愛國者防空系統,還有一堆坦克無人機啥的。
2023年,美國還把庫存的老式裝備翻出來送過去了,像是給烏克蘭撐腰打氣。可這仗越打越長,美國的軍火庫都快掏空了,國會里吵翻了天,有人嚷嚷著“憑啥老是我們出錢出力”。
仗打了1000多天,美國終于發現不對勁:原來中國三年前就選對了
再說制裁,美國對俄羅斯下了狠手。能源出口、金融交易、科技進口,能卡的都卡了,想把俄羅斯經濟整垮。
可俄羅斯沒那么容易倒,它轉頭跟中國、印度做生意,石油照賣不誤。結果呢,制裁沒把俄羅斯怎么樣,反而把全球能源價格推上天。
2022年底,美國油價沖到每加侖5美元,2023年更是一度破6美元,老百姓怨聲載道。歐洲更慘,天然氣價格翻了好幾倍,德國工廠都開不下去,英國人冬天連暖氣都不敢開。
仗打了1000多天,美國終于發現不對勁:原來中國三年前就選對了
美國本來是想速戰速決,可現在一看,這仗沒完沒了,自己反倒被拖住了手腳。國內通脹高得嚇人,2023年CPI一度到7.8%,2024年稍微降了點,可老百姓還是覺得日子不好過。
國際上,盟友也開始埋怨,歐洲國家覺得美國光顧著打仗,不管他們死活。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直接開炮,說歐洲經濟下滑全是美國政策害的。這時候,美國才發現,自己這步棋可能走得有點急了。
仗打了1000多天,美國終于發現不對勁:原來中國三年前就選對了
中國咋做的
中國這三年,走的是完全不一樣的路子。簡單說,就是“不摻和、不挑邊、顧自己”。沖突一開始,中國就定了個調子:中立。既不制裁俄羅斯,也不幫烏克蘭打仗,而是老老實實做生意。
2022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占自己總進口的40%,2023年漲到45%,2024年更是接近50%。這油價還比市場價便宜不少,幫中國省了一大筆錢。
外交上,中國也沒閑著。2023年,中國提出個“和平倡議”,說愿意當中間人,幫著俄烏談談。雖然最后沒談成啥,但中國這態度讓不少國家覺得它靠譜。
仗打了1000多天,美國終于發現不對勁:原來中國三年前就選對了
跟美國比,中國沒花一分錢軍費,沒掉一根頭發,卻穩住了自己的經濟。2022到2024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5%左右,雖然不算特別快,但比美國和歐洲強多了。
更厲害的是,中國趁著這機會,把自己的國際影響力往外擴。2024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額又漲了20%,非洲和拉美國家跟中國的合作也越來越多。
2025年初,中國跟烏克蘭簽了個豌豆和水產品的貿易協議,跟俄羅斯的能源交易也沒停。這手腕兒,硬是把兩邊都不得罪,還讓自己賺得盆滿缽滿。
仗打了1000多天,美國終于發現不對勁:原來中國三年前就選對了
美國焦頭爛額,中國穩定
打了1000多天,美國有點扛不住了。錢是個大問題,光2024年給烏克蘭的援助就超200億美元,國會里吵得不可開交。
共和黨那邊有人直接說:“我們自己的邊境還沒搞定,憑啥老給烏克蘭送錢?”老百姓也煩了,民調顯示,2024年有60%的美國人覺得“援助烏克蘭太多了”。
經濟上,美國被自己的制裁坑得不輕。能源價格高企,通脹壓不下來,企業成本上升,普通人日子越過越緊。2024年,美國制造業PMI跌到45,說明經濟收縮得挺嚴重。
國際上,盟友關系也出問題了。歐洲國家開始自己找路子,德國喊著要“戰略自主”,法國也在跟中國談生意,連日本都開始跟俄羅斯眉來眼去。美國這“帶頭大哥”的位置,感覺有點晃了。
仗打了1000多天,美國終于發現不對勁:原來中國三年前就選對了
中國這三年,真是一步沒走錯。經濟上,靠著跟俄羅斯的便宜能源,中國能源成本比美國低了至少20%。2024年,中國出口總額突破3.5萬億美元,制造業還是全球第一。
國際上,中國的影響力蹭蹭往上漲。2025年5月,中美在日內瓦開了個經貿會談,談成了幾個大單子,說明中國跟西方的關系也沒崩。
更妙的是,中國這中立態度,得了不少國家的點贊。非洲國家覺得中國不摻和別人的仗,是個靠譜伙伴;東南亞國家也樂意跟中國做生意。
2024年,中國在聯合國提出個“全球發展倡議”,100多個國家簽了字,美國反倒有點被晾在一邊。這仗打到現在,中國硬是靠“不打”打了個漂亮仗。
仗打了1000多天,美國終于發現不對勁:原來中國三年前就選對了
美國開始醒悟了
最近幾個月,美國有點回過味兒來了。2025年上半年,華盛頓開了好幾次會,討論咋從這泥潭里爬出來。高層有人說:“老這么打下去不是辦法,得談談了。”還有人直接點名,說中國的路子看著挺聰明,不挑邊、不亂來,反倒占了便宜。
2025年7月,美國宣布暫停一批對烏克蘭的援助,包括幾十枚愛國者導彈和上百枚地獄火導彈。這信號挺明顯,美國不想再這么耗下去了。總統在記者會上也改了口風,說“得給和平個機會”。
這態度,跟三年前那股“必須打贏”的勁頭比,差得不是一點半點。專家分析,美國這是意識到,硬碰硬不一定行,得多用點外交手腕兒。
仗打了1000多天,美國終于發現不對勁:原來中國三年前就選對了
這1000多天的仗,打得全世界都看明白了:現代戰爭不是靠槍炮就能解決的。美國想當英雄,結果把自己拖進坑里;中國不吭聲不吆喝,反倒成了贏家。
三年前,中國選了條不一樣的路,現在看,這路子真沒選錯。以后國際上這種事兒估計還少不了,誰能穩得住、看得遠,誰就能笑到最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