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2000年是香港電影市場的低迷期,就跟現在電影市場的低迷狀態一樣,大家都不愿意去看電影了,都覺得沒什么好的作品了,所以當時《無間道》的開拍,行業內沒有人看好這部電影,甚至有人覺得把警匪故事用心理斗智的方法拍出來,觀眾一定不喜歡看,觀眾一定只喜歡看槍戰片,那種《英雄本色》江湖片。
可是業內人沒想過的是,為什么電影市場會低迷,就是因為類似的題材的電影太多了,你一個題材一直不停的拍,只會導致大家對這個電影失去了興趣,那怎么可能吧低迷呢?但是《無間道》另辟新徑的思路,才會有驚喜帶給觀眾。
我記得劉德華近幾年的電影,從《紅毯先生》到最近的《獵金游戲》,總有人說劉德華老了,票房號召力不行了,這樣的話,在23年前,也一樣的出現過,當時也是一樣的人為劉德華老了,梁朝偉老了,認為他們都40多歲了,沒有票房號召力了,但是作為出品人的莊澄就跟林建岳分析了劇本,表示這部電影在拍攝中下功夫,剪輯上下功夫,票房是不會很差的,大不了就是票房上虧個500萬,但其他版權等收入,一樣還是賺錢的。
當年《無間道》三個字的由來是因為泰國白龍王,劇組找他算,他認為《無間行者》四個字不好,建議改為三個字,于是導演劉偉強就保留了《無間》二字,在后面加了好幾個單字,讓白龍王挑選,不懂中文的白龍王就跟抓鬮一樣,最后抓到了《無間道》這個名字,正好這個名字也是出品人莊澄想要用的,這就一拍即合,《無間道》電影名字誕生了。
在電影名字搞定后,就開始要搞定演員了,劉德華是最早定下主演之一,然后是梁朝偉,那么接下來的應該選誰呢?當年黃秋生很好戲,曾志偉也風頭正勁,所以就定下了這四個人,宣傳的時候,就變成了四大影帝世紀同臺飆戲,那么當年喜歡黃秋生的人也不少,話題自然也多。這樣就在開拍的時候,帶動了電影《無間道》的話題熱度。
在原有的劇本中,安排劉德華和梁朝偉的對手戲就一場,但是后來莊文強建議改成2次,但是出品人莊澄認為,兩大男主,只有兩場對手戲,太少了,觀眾一定希望看到更多,但又不能讓劇本修改太多,變成了兩個人的對手戲,于是就在這個基礎上增加多了一場最后的天臺戲。
在第一場見面的對手戲中,其實并沒有一開始就確定用蔡琴的《被遺忘的時光》這首歌,只是在開拍的時候,劉偉強隨便的債音響店播放了一首歌,恰好就是蔡琴的這首《被遺忘的時候》,感覺很貼合這場戲,就這樣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讓這首歌結合《無間道》變成了一首經典的歌曲。
而三次見面的戲,在剪輯的時候,很巧妙的設置在影片的前中后三個部分,可以說起到了首尾呼應,又穿插進了對故事的核心說明,尤其是最后一場的天臺戲,本來不是文戲,也沒有臺詞,就是兩個人見面,梁朝偉跟劉德華打,但是劉德華覺得這樣不好,所以就改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文戲,那么那位粉絲,你還認為《無間道》劇本不是劉德華寫的嗎?在邊拍邊研究劇本,修改劇本,劉德華當年功勞是最大的。可以說沒有劉德華,就不可能會有《無間道》這部電影了。
好了,我們下期繼續聊劉德華和電影無間道那些不為人知的幕后故事。
作者:龔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