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按:本文編譯自2025年7月9日發布在《亞洲國防安全》網站上的題為《PL-XX:北京秘密高超音速空對空導彈將超越美國空中武庫?》的文章,部分內容有刪改。 此文中有大量情況與事實不符的地方,請各位讀者自行甄別。編譯此文,只為參考,同時向大家提供外媒的看法,并不代表譯者同意或者證實其觀點與消息。 由于譯者水平不足,文章中可能出現的錯誤請各位讀者多加指正。
中國為了確保空戰技術優勢而做出的不懈努力給全球防務界帶來了新的沖擊波。有報道稱,中國的航空航天工業部門目前正在推進一種新型超遠程高超音速空空導彈,代號為PL-XX。
如果早期泄露的消息屬實,那么這種下一代導彈的射程將達到前所未有的800km,是PLA空軍目前已經裝備的PL-17超遠程空空導彈射程的兩倍。
一架PLA空軍殲-16戰機攜帶2枚PL-17空空導彈
一旦該導彈投入使用,PL-XX將不可逆轉地改變美國及其地區盟友的戰略格局,這些盟友依靠美國或者美國提供的空中監視、加油、指揮和控制力量向廣闊的印度-太平洋地區投射作戰力量。
自從中國的國家級科學期刊上出現暗示該導彈將取得決定性突破的片段以來,所有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都在對其進行猜測。有消息稱,PL-XX的射程和速度使其對美國和其盟國的預警機、加油機和戰略情報監視偵察平臺等高價值、低機動性的目標具備特別致命的打擊能力。這些目標也是美國和其盟國進行空中作戰的骨干力量和重要節點。
這與美國國防部之前發布的報告中所提到的細節相符。該報告承認北京已經在PL-17的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并且正在積極研發一種更為先進的遠程導彈,其編號為PL-XX。
分析人士稱,新型導彈將采用雙模制導系統,結合主動雷達和紅外尋的導引頭,這將提高其目標跟蹤精度,同時使其更難以通過傳統對抗措施進行對抗。
如果PL-XX達到其設計時的高超音速,它不僅會突破大多數現有的攔截系統,而且還會壓縮目標單位的反應時間,迫使西方的戰役指揮官重新考慮他們能夠將這些戰場的關鍵節點部署在距離前線空域多近的位置。
從背景來看,中國空空導彈家族的演變已經重塑了區域殺傷鏈。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開始對其空空導彈的研制進行梳理并進行了轉型,這次轉型的直接結果就是“霹靂-10”空空導彈。這款導彈是一款大離軸紅外制導格斗導彈,可以與美國AIM-9X“響尾蛇”和俄羅斯R-73導彈相媲美。
此后,中國研制了類似AIM-120的中程主動雷達制導導彈,命名為“霹靂-12”。“霹靂-10”和“霹靂-12”的服役逐漸讓中國空軍有信心在其機載武器上達到或超過俄羅斯和西方。
近年,配備有源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導引頭和新型固體燃料發動機的“霹靂-15”導彈陸續裝備PLA。這款據信射程超過200km的空空導彈進一步擴大了中國空軍戰機的打擊范圍,對敵方前線戰斗機和支援單位構成相當大的威脅。
PL-15空空導彈
與“霹靂-15”相比,中國空軍裝備的“霹靂-17”射程更遠。據報道稱,“霹靂-17”的射程高達400km,其設計目的非常明確,主要打擊目標是地方的預警、加油機,迫使敵方此類單位保持距離,并逼迫對方前線戰斗機的巡邏區域后撤。
如果PL-XX的射程能夠達到報道中所稱的800km,那么將標志著戰場區域發生指數級的變化。在這個射程下,傳統空對空任務區域與西方專家所說的“A2/AD”(反介入/區域拒止)殺傷鏈之間的界限將變得模糊,后者的目標是遠離前線的支援力量。
這種能力將極大補充中國更廣泛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系統,該系統目前依賴于遠程反艦彈道導彈與日益先進的綜合防空系統,例如“航母殺手”東風-21D、東風-26彈道導彈和紅旗-9B防空導彈。
至關重要的是,像殲-20“威龍”這樣的平臺如果裝備PL-XX,將變得更加危險,它們能夠在絕大多數美國和盟國戰斗機的攻擊范圍之外發起防區外打擊。目前,殲-20正越來越頻繁地在臺海和東海上空飛行。
這種發展與北京日益增長的野心相吻合,北京希望在南海、東海和臺灣附近等有爭議的地區占據空中優勢,PLA在這些地區不斷擴展的殺傷網絡使得美國在這些地區的任何干預變得復雜。對于華盛頓及其在印太地區的盟友而言,PL-XX的威脅強調了重新考慮一切的必要性,從軍事態勢到加油機和傳感器的覆蓋。
美國已經在快速研發自己的下一代空對空導彈AIM-260(JATM),認為這款導彈能夠超越PL-15的射程并與中國新一代空空武器競爭。五角大樓近期還格外重視具備生存能力的機載ISR系統、隱形加油機、新一代數據鏈以及增強的電子戰能力,以擾亂中國可能的打擊目標。
巴基斯坦空軍的殲-10CP戰斗機攜帶PL-15空空導彈
美國方面新的戰術正在出現,包括分散和強化基地。但是在預算已經因從歐洲到中東等相互競爭的“全球優先事項”而捉襟見肘的情況下,這些戰術會帶來更高的成本和后勤負擔。
努力適應的不僅僅只有美國,日本航空自衛隊正在加強其空中加油和AEW&C(空中預警/指揮)力量的建設,同時擴大其F-35A和F-35B的裝備數量,以提高自身生存能力;澳大利亞正通過其AIR6500項目,投資數十億美元建設綜合防空反導網絡,希望能夠填補PL-XX可能利用的漏洞;在東南亞,新加坡、菲律賓等國家正在對此密切關注。他們知道,如果中國具備可靠地在800km外狙擊空中加油機和預警機的能力,那么他們的所有相關規劃都會受到連鎖反應的影響。
然而,中國方面也在面臨真正的挑戰。將空對空導彈推向可靠的高超音速領域,并配備能夠在5馬赫以上速度所帶來的高溫、高壓情況下可靠工作的雙模導引頭與數據鏈,絕非易事。
同樣,要維持一條完整的殺傷鏈也是如此。快速追蹤800km外的快速移動目標、傳遞目標信息并進行更新、最終引導導彈命中目標,需要一個極其強大的衛星、傳感器和AEW&C網絡。諷刺的是,這些單位正是美國這樣的同級別對手在發生重大沖突時,首先尋求摧毀的。
然而,僅僅是PL-XX的前景就為本已激烈的軍備競賽增添了新的緊迫性。在這場競賽中,誰能先預見、最快做出決定、打擊最遠,誰就將占據優勢。
中國戰斗機攜帶包括PL-15、PL-17在內的多種空空導彈
隨著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局勢日益升溫,臺灣海峽的局勢日益緊張化、南海地區“貓和老鼠”式的攔截幾乎成了日常化態勢。PL-XX的出現,成為了中國空中力量進步速度并未放緩的最新信號。無論這款導彈能否實現其可怕的承諾,或者只是一個研究論文的夢想,它的心理和戰略影響都已經很明顯:美國及其盟友的空中支援力量在地平線以外安全運行的日子可能已經屈指可數。
如果PL-XX能夠實現全面部署,其研發、測試和裝備部隊,對中國日益壯大的隱形機隊的投資將達到10億-20億美元級別。在這場爭奪空中優勢的高風險競賽中,最終的勝利可能不僅僅取決于天空,而取決于誰能保證自己的加油機、雷達和數據鏈保持足夠長的運行時間,從而贏得殺傷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