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7月9日,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就臺軍開始“漢光41號演習”一事答記者問。陳斌華表示,無論民進黨當局搞多少“演練”,都改變不了“臺獨”必然失敗的下場,更阻擋不了祖國必然統一的歷史大勢。
9日,臺軍一年一度的滑稽戲“漢光41號”演習登臺開演。今年的演習陣勢擺得更大,2.2萬人參加,演習持續10天9夜,延續“三實”原則,新增“灰色地帶襲擾”“認知作戰”等科目,還首次展示從美國買的M1A2T坦克等武器。不僅如此,這次表演以所謂“大陸2027年攻臺”為主題,首次將“漢光演習”與“城鎮防衛韌性演習”配套進行,有大范圍的全員避難演練。很多專家,包括一些島內人士都認為,民進黨此舉意圖渲染大陸威脅,讓島內民眾跟著他們一起表演,煽動兩岸對立的緊張情緒。
“漢光41號”演習(資料圖)
另外,就在“漢光演習”前的7月4日,臺灣軍方宣布成立了首個“海馬斯”多管火箭導彈連,而“海馬斯“多管火箭一個發射箱可攜帶六枚火箭彈,或一枚MGM-140陸軍戰術導彈系統的導彈。從這一系列的舉動來看,賴清德已經徹底走上了“臺獨”的道路,為此不惜將2300萬臺灣民眾綁上戰車。同時,一些臺灣企業打著民用的口號與臺軍勾連在一起,甘愿為賴清德當局“以武謀獨”服務。顯然,無論是賴清德,還是美國,之所以敢這樣做,其實已經做好了最壞打算。
7月9日一大早,中國商務部宣布將包括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8家臺灣地區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在兩岸引起巨大震撼。國臺辦發言人對此表示“強烈支持”,并強調“‘臺獨’是絕路,助‘獨’是邪路”,凸顯了大陸此舉懾“獨”打“獨”的重大意義。中國商務部公告中開宗明義就提到管制管控的目的,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條例》等法律法規有關規定,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
中國稀土資源豐富(資料圖)
公告還特別注明一句話,“自公布之日起實施”,一點也沒給這些臺企囤貨、反應的機會。所謂“兩用物項”,是指既可用于民用也可轉作軍事用途的關鍵材料與技術。也就是說,從公告生效那一刻開始,島內的軍工鏈條便開始“斷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稀土”領域的卡脖子影響。據報道,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 年大陸向臺灣地區輸出的稀土總量達到 6096 噸,占同期大陸稀土出口總量的 11% 左右。這其中,高性能磁材、釹鐵硼、釤鈷等稀土合金是制造戰斗機、導彈、無人機等軍事裝備的核心原料。
這8家企業來頭不小,其中漢翔航空是臺軍戰機研發與制造的核心力量,主導IDF戰機升級與“臺機臺造”計劃;中山科學研究院則長期負責雄風、天弓等導彈系統的研發任務;三家造船企業是“潛艇自造”計劃的骨干;其余幾家則深度參與無人機、電子戰設備等項目。這些企業與大陸供應鏈聯系緊密,以漢翔為例,其IDF戰機約有三成零部件依賴大陸供應,一旦斷供,整個戰機項目將陷入癱瘓。在兩用物項出口被切斷的情況下,從機床設備到特種材料,從精密儀器到軟件控制系統,都將被卡脖子。
大陸派出戰機巡邏(資料圖)
大陸方面不只有經濟動作,還有軍事行動。在臺軍演習開始的前一天,解放軍出動了20架次的軍機,飛進了臺灣的北部、中部和西南空域。還有4艘軍艦在臺灣島附近的水域進行戰備巡邏。這些行動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密切監視臺軍的一舉一動。國防部用實際行動表示:臺灣軍隊的所有動作,都在解放軍的掌握之中!大陸方面發出了清楚的警告。如果臺灣當局還看不清形勢,繼續在“臺獨”的路上走下去,不顧兩岸關系發展的正確方向,那接下來肯定會遇到更加嚴厲的反制措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