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籃亞洲杯首戰臨近,表面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涌動,A組的印度尼西亞、韓國、新西蘭,擺明就是“雞肋,媒體和球迷幾乎都沒怎么把她們放在眼里,真正讓人心跳加速的,其實是半決賽之后的對決,日本和澳大利亞,這兩支隊伍就像橫在中國女籃面前的“魔王關,誰都清楚,想要奪冠,必須啃下這兩塊硬骨頭,這才是真正的看點
先說說日本女籃,這支隊伍這些年已經不是“亞洲強隊那么簡單,東京奧運打進決賽、亞運會和世界杯連續和中國隊對噴,歷史戰績你來我往,幾乎每次碰面都火花四濺,場面極限拉滿,別看日本整體身高吃虧,平均就180厘米左右,但她們的速度和快攻是真快,川井麻衣那種速度型小后衛,動不動就能把防線攪個底朝天,她們的小動作也是老生常談,場上風格硬得很,像高田真希、來夢這種老將,經驗拉滿,遇上中國隊從來不手軟
問題來了,中國女籃有什么底氣去應對?其實就是身高和體型的雙重壓制,楊舒予、楊利維這些后衛線球員,面對日本的速度流,既要跟得上節奏,又要打出尺寸優勢,黃思靜更是關鍵點,對位高田真希這種35歲的老將,壓制力和對抗都能占上風,世界杯和亞運會的交鋒經驗不是白來的,哪怕日本再怎么復仇心切,中國這波陣容還是有點“打鐵還需自身硬的味道
再看澳大利亞女籃,這隊實力不用多說,世界排名第二,僅次于美國,亞洲杯上絕對是“天花板級別的存在,今年熱身賽派二隊過來和中國女籃練兵,韓旭、羅欣棫、王思雨這些核心球員都交了不錯的答卷,技術和心智層面甚至可以說比澳大利亞女籃二隊還要成熟一些,但別忘了,澳大利亞主力還沒發力,真正的考驗還在后頭,遼媒說得直白,澳大利亞才是中國女籃最大的障礙,這話一點都不虛
不過別小看中國女籃的“后手,黃思靜和張子宇這對內線組合,留了一手沒全放出來,等到半決賽、決賽再爆發,15分鐘的高強度輪換就能讓對手難受半天,宮魯鳴老帥也不是吃素的,面對日本、澳大利亞兩大主帥,經驗值拉滿,怎么抓防守、怎么變陣,他手上牌多得很,這種大賽局面下,臨場指揮和心理素質往往比單純的戰術細節更致命
當然,場外因素也不能忽略,日本女籃這回帶著復仇心來的,去年輸球的小動作、情緒管理、身體對抗,全都是隱患,浙媒提醒得很到位,打日本除了拼實力,還得保護好自己,別被對方的小動作帶節奏,別讓傷病成為“第三對手,畢竟這支日本隊平均年齡26歲,體能儲備、意志力都在線,和中國女籃的“黃金年齡陣容一比,誰能頂住壓力真的不好說
澳大利亞這邊,和中國女籃交手兩次,大家都摸清了對方底細,滬媒建議直接設置多套防守戰術,盯死對方主攻手,用防守帶動進攻,很現實也很直接,說白了,這種級別的對抗,技戰術細節其實已經磨到極致,真正起決定作用的反而是臨場應變、心理博弈和體能儲備,誰能頂住壓力、誰能抓住那幾個關鍵回合,誰就能笑到最后
說到底,中國女籃今年的亞洲杯征程,前面幾場大概率就是“熱身級別,真正的生死局還是半決賽之后,和日本、澳大利亞的對決才是“硬菜,誰都不會掉以輕心,這種賽程安排其實也挺考驗球隊的專注度和調整能力,打順風球容易,逆境翻盤才見真章
球迷最關心的無非兩點,一是隊員狀態能不能頂住高強度消耗,二是教練組臨場能不能靈活變陣,畢竟日本和澳大利亞這兩套打法完全不同,一個快攻拉滿、一個硬碰硬對抗,切換節奏的難度不小,宮魯鳴的排兵布陣能不能做到“見招拆招,楊舒予、韓旭這些核心球員能不能頂住關鍵時刻的壓力,這才是決定冠軍歸屬的“隱形分水嶺
總歸一句話,中國女籃今年想要在亞洲杯上封王,絕對不是靠“擺爛能混過去的,半決賽日本、決賽澳大利亞,這兩場比賽每一個細節都值得點贊回懟,場上每一次攻防都可能成為轉折點,誰能扛住壓力,誰能在亂局中穩住心態,誰就配得上最后的冠軍獎杯,至于到底能不能突破“魔王關,到時候場上見分曉
球迷們可以做好準備,到時候一起見證中國女籃這波“硬剛到底能不能殺出重圍,畢竟,這才是亞洲杯真正的分水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