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越打擊,美國人越支持移民?民調反轉背后究竟藏著哪些矛盾?
蓋洛普的最新調查扔出了個耐人尋味的結果:現在79%的美國成年人覺得移民對國家是“好事”,創下歷史新高;而希望移民減少的人,從去年的55%跌到了30%。這事兒聽著有點反直覺——畢竟前陣子特朗普把移民問題當競選核心,大力收緊政策,按說民眾態度該更排斥才對,怎么反而越來越多人力挺移民了?
從“反感”到“接納”:民調反轉的背后,是現實打了臉
要理解這波反轉,得先看看美國社會的“移民依賴癥”。數據顯示,約780萬非法移民在美國打工,占勞動力總量的4.8%,尤其在農業(73%的崗位)、建筑業(18%-33%)這些離不開人的行業。就拿農場來說,本土工人嫌辛苦不愿干,移民來了才能撐起果蔬采摘、牲畜養殖的鏈條。有農戶算過,要是沒這些移民,農場日薪得從120美元漲到160美元才有人來,最后全得加到菜價上——去年有機構測算,真把非法移民全趕走,美國GDP可能縮7.4%,跟2008年金融危機似的,食品還得漲價9%。
這現實讓不少人慢慢想明白了:移民不是非黑即白的事兒。去年還喊著“全趕走”的人,今年開始念叨“得看情況”——63%的人覺得,就算是非法移民,也該給個申辯的機會;更有人直接說“優先把犯罪的趕走就行,干活的別亂動”。這種心態變化,說白了是“嘴硬心軟”:嘴上可能抱怨移民搶了工作,可真沒了移民,超市貨架空了、房子蓋不動了,日子更難。
民眾的“雙面鏡”:恨的是麻煩,認的是價值
美國人對移民的態度,像面雙面鏡——一面照見不滿,一面藏著依賴。
不滿的地方確實不少:非法移民每年帶來超1500億美元的財政負擔,醫療、教育這些公共支出得納稅人扛著,加州這種移民多的地方,公共系統早就喊吃不消。本土低技能工人更窩火,農場、建筑工的日薪這幾年降了不少,他們覺得是移民“拉低了行情”。
可依賴也實打實:農業缺了移民,果蔬可能爛在地里;建筑業少了人手,新房工期得拖半年。更重要的是,合法移民里不少是技術人才,工程師、醫護人員撐起了不少行業。連之前喊著“收緊”的陣營里,也有人松口:“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該管的是非法的、犯罪的,好好干活的別折騰。”
特朗普的“移民牌”為何失靈?民眾要的是“有序”,不是“一刀切”
特朗普把打擊移民當競選核心,喊著“嚴查非法移民”“趕走罪犯”,一開始確實攢了不少人氣。可時間一長,大家發現這事兒太復雜:
——合法移民不樂意了。入籍的移民里,快一半支持收緊政策,不是恨移民,是怕非法移民拖慢審批流程、擠占資源。有移民代表直言:“我們按規矩來的,憑啥讓不守規矩的壞了名聲?”
——經濟賬算不過來。真要全面驅逐,成本十年可能近萬億美元,還得面對勞動力短缺、物價飛漲。商家、農戶們先扛不住了,紛紛喊話“別搞一刀切”。
——大家要的是“秩序”。79%支持移民的人里,大多不是支持“隨便來”,而是希望“該管的管好,該放的放開”:邊境別亂,申請有規矩,犯罪的趕緊處理。這種“務實態度”,慢慢蓋過了非黑即白的口號。
結語:移民問題,從來不是“支持或反對”那么簡單
現在民調的反轉,說白了是民眾從“情緒化反感”回到了“現實考量”。大家恨的不是移民本身,是混亂帶來的麻煩;支持的也不是無邊界開放,而是“有序、有用、安全”的移民。
這事兒的難,就難在平衡:既不能不管邊境亂像,也不能不顧經濟依賴;既得照顧本土低技能工人的感受,也得給合規移民一條明路。未來的政策,恐怕還得在“嚴管”與“剛需”之間反復拉扯——畢竟,移民問題的根,從來不止在美國境內那道邊境線。
(據蓋洛普調查數據、勞動力市場報告、民調分析綜合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