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戰又出招,連續對8國“下戰書”,馬科斯恐怕沒料到,這一次連菲律賓都淪為犧牲品。那么,特朗普究竟做了什么?菲律賓又面臨著怎樣的窘境?
當地時間7月9日,特朗普宣布對包括菲律賓在內的8個國家提高關稅,并明確指出,從8月1日起,菲律賓部分產品的“對等關稅”將從最初的17%上調至20%。盡管這個數字看似不高,但背后透露出的態度和信號卻值得關注。
按照特朗普的說法,這次加稅主要是因為美國對菲律賓的貿易逆差擴大了——美國對菲逆差達49億美元,同比增幅超過21%。正因如此,特朗普在公開信中直言,20%的稅率其實還遠遠不夠,甚至暗示,如果菲律賓不“合作”,還會有更嚴厲的后果。
然而,問題在于,特朗普并沒有給出一個明確、合理的關稅標準。他自己也說,依據是“常識、貿易逆差和多年來的處境”。聽起來很隨意,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句話:我說了算。
這就讓菲律賓相當被動,回看過去幾個月,馬科斯政府其實一直在試圖與特朗普團隊談條件,希望通過增加購買美國產品來換取較低的關稅。菲律賓方面提出了很多方案,包括購買更多美國產冷凍肉類、大豆等農業產品,同時擴大對美出口半導體、椰子、芒果制品等,希望能將稅率降至零。
但結果顯然并不理想,17%的稅率還沒適應,新一輪談判還沒開始,特朗普又丟下了“20%”的炸彈——這不僅打擊了菲律賓的外交努力,也直接影響了馬科斯政府吸引外資的形象。
當然,美國并非只針對菲律賓一個國家。在特朗普的信件中,還包括文萊、阿爾及利亞、摩爾多瓦、伊拉克、斯里蘭卡、利比亞和巴西。這些國家的稅率有的高達30%、甚至50%。相比之下,菲律賓“只”被加到20%,從數字上看還不是最慘的。
面對特朗普的突然出手,馬科斯本人尚未公開回應,但菲律賓駐美大使羅慕爾德茲倒是給出了一個簡短的答復。他說,會繼續與美方進行談判,具體能不能談下去,稅率能不能降,還得“拭目以待”。
從語氣看,菲律賓明顯也很無奈。一方面不想得罪美國,一方面又無法接受關稅上漲的現實。馬科斯此前正努力推動對外投資、搞經濟復蘇,這一腳踩下來,很可能讓他的計劃陷入困境。
與此同時,其他亞洲國家的反應也很相似。比如泰國,在看到自己被加征36%關稅后,泰國財政部長直接表示“感到震驚”,但他們還是選擇在最后時刻,向美方提交了一份修改后的提案,承諾擴大對美市場開放、減少順差,也就是想繼續“談”。
馬來西亞也選擇和美國接觸,希望通過談判達成一個更公平的協議;而緬甸則表示會制定一份具體的降稅請求提案,說明這些國家都還在嘗試“避免傷筋動骨”。
不過,也有國家不吃這套。最典型的例子是巴西,面對50%的高額關稅,巴西總統盧拉態度極為強硬,直接點名批評特朗普“錯誤且不負責任”。更關鍵的是,巴西還拿出法律武器還擊——《經濟互惠法》。根據這部法律,巴西可以暫停對采取不利措施國家的各種經濟義務,包括投資、專利保護等,算是正面開懟。
盧拉還特別提到,美方所謂的貿易逆差是子虛烏有,他指出,過去15年,實際是美國在對巴西實現了巨額順差。這讓特朗普那套“關稅平衡貿易”的說辭站不住腳,也讓外界看清,這不是純經濟問題,更像是政治操作。
從區域角度看,這次美國的“關稅潮”影響面廣、節奏快,已經波及到東盟多個國家、以及日本、韓國、南非、巴西、摩爾多瓦等。說到底,特朗普的對外政策,始終以“美國優先”為原則,無論是誰,只要影響了美國的“逆差數據”,都可能成為“待收拾”的對象。
但這種做法很難長久,特朗普這種大規模征稅,一方面會引發對美產品的報復性關稅,另一方面也可能在中長期削弱美國自身的出口市場。說白了,只要這輪施壓不成功,特朗普的措施就只會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