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治理,治在民心;和美家園,美在共筑。煙洲鎮火田村湯家灣通過黨建引領聚合力、“三長”助力解難題、群眾參與共建設,將灣場治理的“小切口”做成了民生幸福的“大文章”,實現華麗蝶變,解鎖了基層善治的“湯家灣密碼”。
盛夏時節,走進火田村湯家灣,百畝荷田碧波蕩漾。水泥鋪就的主干道潔凈如洗,兩側綠樹成蔭。綠意環繞的文化廣場上,藍白相間的健身器材錯落有致。村民劉仁翠坐在自家門前的竹椅上,熟練地分揀著剛采摘的辣椒,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優美、鄉風淳樸、治理有效的和美鄉村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現在村里環境很好,周圍種植了許多綠植,做完農活回來,看著都舒服。”湯家灣村民劉仁翠說道。
這份幸福感,源于一場屋場懇談會。2025年,4月4日,退休干部湯東生和46戶村民圍坐一起,從拆除老舊危房的倡議到籌資投勞的計劃,一句句掏心窩的話點燃了大家共建家園的熱情。湯東生和弟弟湯雪華更是率先垂范,帶頭捐款5萬元。
“通過我們家家戶戶做工作、講道理,最后老百姓還是支持了我們的‘拆、改、清、化’工作。”湯家灣知名人士湯東生說道。
共識迅速化為行動。在黨員干部和村里知名人士的帶動下,兩條進灣主干道完成硬化,54棟危房應聲而拆,綠色花園、亮化工程相繼落地。這背后,“片組鄰”三長制發揮了關鍵作用。組長、鄰長穿梭在灣組間,從協調拆建矛盾到發動群眾參與,架起了黨群連心的“連心橋”。村民從“要我參與”變成“我要參與”,自發組成工作團隊,以“一拆二改三清四化”為抓手,探索出了“黨建引領+三長助力+全民參與”的治理新路徑。
“以解決村民實際困難為導向,向村民算好‘幸福賬’和‘環境賬’,慢慢地,村民從開始不理解不配合轉變為主動拆除破舊房屋,讓地給公路加寬,自愿做好衛生門前‘三包’,現在的湯家灣‘面子’更靚了,人心更齊了。”火田村黨支部書記劉滿紅說道。
和美灣場建設的鑰匙,就藏在群眾家門口的獲得感里;基層治理的密碼,就藏在黨群心連心的凝聚力中。湯家灣的蝶變,正在為煙洲鎮推廣鄉村治理模式提供鮮活范本。
“我們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構建‘黨委書記抓部署、支部書記抓落實、黨員群眾齊參與’的工作格局,用‘三長’帶動灣場建設,立足‘村村過硬、整鎮提升’,形成由片組鄰‘三長’發動群眾,再到群眾帶動群眾的良好格局,激發村民‘自主建設、自發管理、自我監督’的內在動能。”煙洲鎮黨委書記尹曉暉說道。
如今的湯家灣,風清氣正、環境宜居、鄰里和睦。荷葉田田間,村民怡然自樂;干凈整潔的巷道旁,一個個精心打理的“六小園”生機盎然。這些不僅是宜居宜業生活的生動寫照,更是“湯家灣密碼”交出的基層善治溫暖答卷,奏響了鄉村振興的和諧新樂章。
記 者:王榮 何歡
編 輯:劉姝彤
二 審:袁丹
三 審:胡敏 劉陽
來源:常寧市融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