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爺用畢生積蓄給兒子買了房,兒子兒媳卻每周帶著孫子“回家探望”,每次都要準備滿桌魚肉,臨走還得給孫子買玩具。她每月3000元退休金被掏空,深夜落淚:“養兒六十年,養孫又五年,我連買降壓藥的錢都沒了,子女孝順的我有苦難言”!
這種以親情之名的剝削,正在無數家庭上演。當孝順的面紗被揭開,顯露出的竟是啃老的真實面容。新時代啃老正在流行,60歲大爺哭訴:子女孝順的我有苦難言!
新型啃老已超越傳統“不工作、靠父母”的模式,披著親情外衣的啃老方式正悄然蔓延。那么哪些屬于新時代的啃老呢?
情感式的啃老,借著和父母溝通,傾倒職場煩惱,這類子女經濟獨立,精神上卻從未斷奶,將父母變成隨叫隨到的“情緒垃圾桶”;還有就是帶娃式的啃老,退休之后,不僅要當保姆、保潔、廚師三職,還要照顧孫子,自掏腰包承擔全家生活費;此外還有為了追求穩定,讓父母承擔長期備考的經濟壓力,這種屬于考試形式的啃老。
除此之外,還有求學式啃老,它則將教育投入變成無底洞。為供孩子留學不惜賣房,孩子回國后卻對父母頤指氣使。當鍍金的學歷證書換不來感恩之心,父母的養老金已在學費洪流中消失殆盡。
新時代的啃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第一, 經濟壓力
北上廣深一套婚房首付掏空六個錢包,某些農村地區彩禮飆升至30萬元。當年輕人月薪難以支付市中心一間臥室的租金,父母補貼便成為生存必需品。
2024年底中國青年報調查顯示:22-35歲人群中67%承認經濟上依賴父母。更令人憂心的是,部分年輕人的月消費甚至超過三四線城市普通工薪族的月收入。
第二,就業市場殘酷
就業市場競爭激烈,將年輕人逼回父母羽翼下。某文科生投遞200份簡歷石沉大海,轉身加入“考公大軍”;農村青年在縣城求職屢屢碰壁,最終躲回父母庇護圈。當本科學歷貶值為“基礎配置”,考研考公成了體面啃老的遮羞布。
第一, 代際價值觀沖突
這個同樣推波助瀾。社交媒體鼓吹“精致生活”,年輕人用父母養老金購買萬元球鞋;農村攀比之風盛行,婚禮排場成為家庭地位象征。當物質成功被奉為圭臬,親情淪為滿足欲望的工具。
家庭教育的缺失埋下啃老種子。獨生子女家庭中,父母過度保護使孩子從小缺乏獨立能力。某家長坦言:“從小舍不得讓孩子吃苦,結果成年后他吃定我們。” 這種代際依賴在中國傳統家庭觀念包裹下,邊界感日益模糊。
新型啃老會帶來哪些危害?
這會讓老人的經濟和精神世界同時崩塌。某三線城市退休教師月入4000元,卻要負擔兒子3000元房貸,每日白粥咸菜度日。央行2024年數據顯示:50歲以上家庭平均存款余額為23.7萬元,三年間下降近30%。這曲線背后,是子女消費模式對父母積蓄的持續侵蝕。
精神壓榨更令人心碎。重慶某母親想用積蓄旅行被兒子怒斥:“帶孫子才是你的責任!” 帶孫老人普遍存在焦慮抑郁,因育兒理念沖突遭子女指責“不負責任”。當親情變成道德綁架的繩索,家庭溫情蕩然無存。
當“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諺語異化為“家有一老如有一ATM”的現實,孝道文化在利益面前節節敗退。所以父母應學會“有限付出”,依據《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拒絕資助有勞動能力的子女,從小培養孩子獨立能力。這樣才能避免有苦難言的尷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