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看看新聞報道,近期,據美國國防部消息,7月10日起,美國空軍牽頭的“部隊重返太平洋”演習在印太地區展開,同時,美澳主導的“護身軍刀”演習也即將開啟,19國參與其中,兵力達3.5萬人,規模空前。這一動態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布局再次成為焦點話題。
“部隊重返太平洋”演習,堪稱美國空軍史上規模最大之一。五角大樓為此砸下5.326億美元預算,集結近300架戰機、數千人員跨戰區部署。該演習類似冷戰時北約“部隊重返德國”演習,目標直指印太地區可能爆發的高端戰爭,重點演練“敏捷作戰應用”等新作戰概念。
美國軍機(資料圖)
美國空軍參謀長阿爾文直言,這次演習重要程度超著名的“紅旗”系列戰術演習,是“跨戰區”實戰演練,核心目的就是應對“大規模中美沖突” 。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施耐德透露,演習將在“敏捷作戰應用”架構下,驗證戰時后勤、分散動員,以及與日本、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等盟友間的互操作性。
與此同時,“護身軍刀”演習也來勢洶洶。今年參演國家達19個,比2023年多了6個。演習范圍從印度洋圣誕島延伸至6500公里外的珊瑚海,創歷年之最。除常規科目,還新增網絡戰、人工智能軍事化應用等內容,美國陸軍更是要首次在太平洋地區實彈發射“堤豐”中程導彈系統。
從這兩場演習的時間、規模、內容不難看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動作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連貫性。時間上高度重合,方便資源共享、行動配合;內容上相互補充,全方位提升美軍及盟友在亞太的綜合作戰能力,妄圖對中國形成軍事威懾。
在美國號令下,19國派兵進逼亞太。但這些國家參與軍演,并非都真心實意要與中國對抗,實則各有盤算。
英國看似積極,派“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奔赴亞太。可這航母打擊群“水分”不少,軍艦多從北約各國拼湊,途中還出狀況,一架F-35B戰機因故障擱置印度,盡顯英國軍工生產能力下滑。英國這么做,更多是為維護美英澳“澳庫斯”聯盟關系,惦記著澳大利亞造潛艇的訂單。
日韓等國長期迎合美國,參與軍演已成習慣,卻沒給中國帶來實質威脅。其他參與國,不少也是礙于美國壓力,表面應付,想在美主導的國際秩序中維持自身利益,并非真想卷入與中國的沖突。
美國航母(資料圖)
所以,盡管美國拼湊多國力量,看似聲勢浩大,但這些國家利益訴求不同,內部矛盾重重,很難形成真正針對中國的有效合力。
面對美國在亞太的軍事施壓,中俄關系的緊密發展至關重要。近期,中俄外長再度會面,就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流。
在當前國際形勢下,中俄保持密切溝通協作,對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意義非凡。俄羅斯在軍事領域與中國互補性強,雙方合作可增強戰略互信,提升應對外部挑戰能力。特別是美國推行印太戰略,企圖遏制中國發展,俄羅斯明確反對美國在亞洲的挑釁行為,聲援中國,對美國形成有力制衡。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中俄合作能打破美國圍堵。美國想在亞太構建“反華包圍圈”,但中俄攜手,憑借地緣優勢和綜合國力,可確保地區力量平衡,讓美國陰謀難以得逞。
面對美國及盟友在亞太的軍事動作,中國必須保持高度警惕,同時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
軍事上,解放軍持續加強自身建設,提升戰斗力。海空軍聯合戰備警巡、實彈射擊訓練常態化開展,航母戰斗群遠洋行動突破第二島鏈,彰顯捍衛領土主權和合法權益的實力與決心。未來,中國應繼續加大軍事科研投入,發展先進武器裝備,優化作戰體系,提升應對復雜安全威脅的能力。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資料圖)
外交上,中國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積極與周邊國家及國際社會溝通交流,闡明立場,增進互信。通過“一帶一路”等合作倡議,加強與沿線國家經濟聯系,以合作共贏理念化解美國挑撥,鞏固周邊安全環境。
經濟領域,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持續推動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擴大內需,降低對外部市場依賴。同時,拓展與其他國家經濟合作,提升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話語權,削弱美國經濟制裁和封鎖的影響。
美國組織19國在亞太軍演,是其推行霸權、遏制中國的手段。但中國有能力、有信心應對挑戰,通過加強與俄羅斯等友好國家合作,提升自身綜合實力,在復雜國際環境中穩步前行,維護國家利益和地區和平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