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全球資源博弈的棋盤上,多了一步驚雷之著。
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四國外長齊聚華盛頓,宣布聯合推出“關鍵礦產合作倡議”,并正式成立“印太稀土聯盟”。
這一舉動,意在打造一條繞開中國的稀土供應鏈,全鏈條覆蓋從資源開采到終端應用。表面上是多邊合作,背后卻直指中國的稀土主導地位。
就在同一天,中國出手了。沉寂29年的《礦產資源法》迎來歷史性大修,自當日起正式實施。從稀土勘查、開采、提純到出口,全流程納入國家戰略層面統一管理。這一“內外聯動”的巧合,令全球市場神經緊繃,稀土這塊關鍵資源的較量,驟然升級。
一邊是四國抱團取暖,一邊是中國亮劍出招,全球目光聚焦于這場資源主導權之爭的風暴中心。
稀土,聽起來像是地質教科書上的名詞,實則是現代科技的根基。手機、電腦、風電、光伏、激光武器、導彈雷達、高性能電機,全都離不開這些名字拗口的元素。F-35戰斗機一架用掉417公斤稀土,導彈制導系統的精度也要靠它支撐。全球90%以上的稀土提純能力掌握在中國手中,離心萃取機專利幾乎壟斷,純度可達99.9999%。
中國,不只是全球最大的稀土開采國,更是唯一一個打通從礦石到高端磁體全鏈條的國家。
正是這種“從資源到應用”的一體化優勢,讓中國在全球稀土市場牢牢占據主導。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多年來一直在想辦法“繞開中國”,卻始終未能成形。這一次,四國選擇高調抱團,意圖通過聯手打造一個“去中國化”的稀土供應鏈體系。
會議現場,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直言要“讓稀土脫鉤”,并在國務院聚集四十余家企業商討落地細節。
分工上,美國出資金、定規則,日本負責加工、提供技術,澳大利亞提供資源,印度提供勞動力和市場。聽起來分工明確,實則難題重重。澳大利亞雖然礦多,但環保審批嚴,礦場推進緩慢。日本加工技術尚可,卻嚴重依賴中國產設備。印度資源基礎薄弱,基礎設施落后,技術能力極為有限。美國雖有錢,精煉廠建設周期長,成本高昂,短期內根本無法承擔大規模產能。
更深層的問題來自聯盟內部的裂痕。日本與美國在軍費分擔問題上爭執不休,原定的“2+2部長級會議”因分歧臨時取消。澳大利亞對AUKUS核潛艇協議的審查心存疑慮,擔心被美國“帶偏節奏”。印度剛被特朗普稱為“亞太關鍵伙伴”,轉眼又看到美國為巴基斯坦軍方高層設宴,倍感失落。
這些分歧雖未寫進聯合聲明,卻早已在場外發酵。四國之間的小算盤和彼此提防,注定讓這個聯盟難以一體成形。
回看過去三個月,中國的動作清晰而堅定。2025年4月,針對釤、釓、鋱等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報備最終用途和用戶。這幾種稀土正是制造高性能磁體、導彈雷達和激光武器的核心材料。美國磁性材料進口量隨即大幅下滑,多個軍工訂單被迫延期。
7月1日,隨著《礦產資源法》的正式修訂實施,中國徹底將稀土納入國家戰略資源范圍。
審批權從地方統一收歸中央,礦產儲備機制正式確立,形成“產地+產能+產品”的戰略儲備體系。稀土不再是地方的小金礦,而是國家掌控的命脈資源。
不僅如此,中國還通過“資源換技術”機制設置門檻,外資企業若想獲取稀土資源,必須在中國本土設立研發機構,注冊專利。廈門鎢業與德國博世簽署的人民幣計價稀土訂單,正是試圖打破美元主導的貿易結算體系。
北斗衛星與區塊鏈技術的融合,已構建起稀土全流程追溯系統,確保資源不外流、不被盜賣。
技術層面,中國也在不斷刷新紀錄。甘肅稀土實驗室剛突破0.1納米級提純技術,贛州稀土集團年研發投入連年增長,全球專利儲備數量持續攀升。
環保方面,廢棄礦坑改造成光伏電站的“贛州模式”被寫入聯合國報告,走出了一條綠色開發的新路徑。
對比之下,印太稀土聯盟的進度就顯得尷尬。澳大利亞礦場項目被卡在審批流程,日本深海稀土實驗仍停留在實驗階段,印度的礦區甚至連像樣的道路都沒有。美國的稀土精煉廠建設進度緩慢,計劃中的產能至今未見落地。
美方內部也開始出現焦慮跡象。2025年6月,美國財政部長承認“中國稀土出口未恢復,形勢嚴峻”。軍工企業抱怨磁性材料短缺,F-35戰機發動機因缺釤鈷磁體停產,替代方案遙遙無期。
美國國內稀土企業股價暴跌,多家企業私下表示希望“重新與中國合作”。
聯盟之外,矛盾頻發。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怒斥日本“占美國便宜”,揚言對日產品加征30%關稅。澳美貿易談判遲遲無果,印度對美奶制品開放拒不讓步,四國分歧層出不窮。有人戲稱“四國群里消息都沒人回”,這句話頗具諷刺意味。
中國則在穩扎穩打的基礎上,繼續推進稀土產業全球布局。在拉美、中東、非洲等地簽署多項資源開發合作協議,輸出的不再是原材料,而是設備、技術與解決方案。
中國不再是“資源出口國”,而是“規則制定者”。
從政策到技術,從監管到貿易,中國這一次亮出的不僅是底牌,更是戰略高度。四國口頭上的聯盟,對上中國用法律、技術、制度構建的壁壘,注定難以越過。這不僅是一場產業競爭,更是一場規則之爭、話語權之爭。
信息時代的較量,不只是芯片之戰,也有稀土之爭。芯片荒未解,稀土又起波瀾,資源成為大國博弈的新焦點。四國想“另起爐灶”,中國用29年的沉淀給出回應。誰能掌控未來,已經在今天埋下伏筆。
這一場沒有硝煙的較量,中國已經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稀土之戰,才剛剛開始,勝負之勢,已見端倪。
在這個全球科技與產業轉型的關鍵節點,中國的稀土戰略,正在改變世界格局。
信息來源:
[1]美日印澳宣布啟動“四方關鍵礦產倡議”,確保供應鏈安全和多元化 澎湃新聞
[2]日澳印各懷心事,魯比奧還想著中國:別談了,得干實事,搞礦!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