韞暖氤氳,低笑盡歡。聽著這八個字,仿佛能感受到一份溫柔與美好。
這正是清朝最后一位公主名字的由來。而她的一生,卻遠不如這幾個字看起來的美好。
1921年說起。那一年,清朝早已覆滅。
韞歡,出生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時刻。她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后代,末代皇帝溥儀的七妹,攝政王載灃的第七個女兒。
按理說,身為皇室成員,她應該錦衣玉食,嫁給貴族后代,過上尊貴無憂的生活。但實際情況卻截然相反。
載灃對這個小女兒傾注了不少關愛。她的名字“韞歡”,正是載灃對她的期盼,希望她的人生能充滿歡喜和溫暖。
然而,清王朝的覆滅讓這一切都成了泡影。韞歡的身份從公主變成了普通的富家小姐,皇室的光環也逐漸黯淡。
她的童年雖然有父親的寵愛,但她很早就意識到,自己的人生不會像父親期望的那樣順遂。
1924年,韞歡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兄長溥儀。當時,軍閥馮玉祥率軍進京,把溥儀趕出紫禁城。
無處可去的溥儀來到了醇親王府,也就是韞歡的家。兄妹倆相見的場景并沒有多少溫情,更多的是一種命運的無奈。
溥儀后來去了東北,成了日本扶持的傀儡皇帝。而韞歡則繼續留在父親身邊,過著普通的生活。
這期間,載灃曾帶著全家去看望溥儀,發現溥儀被關東軍嚴密監視,日子過得比想象中還要難。載灃見狀,果斷選擇離開。
韞歡的童年算不上太糟。她接受了完整的禮儀教育,后來還上了一所由英國人創辦的學校。
在那里,她接觸到了西方文化,與從小受到的傳統皇室教育形成了鮮明對比。這種中西結合的熏陶,塑造了韞歡與眾不同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1947年,韞歡進入了她兄長溥任創辦的小學,開始了自己的教育事業。這一年,她26歲。
從皇室公主到普通教師,這種身份的轉變并沒有讓她感到失落。反而,她在新的角色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義。
一年后,她和好友李淑芬聯合創辦了一所女子職業學校——志女子學校。這個學校的名字飽含了她們的理想:希望每個有志向的女子都能在這里學到知識,走出學校去實現自己的價值。
韞歡在教育事業上傾盡心力。她對學生耐心細致,用最通俗的方式講解知識,深受學生喜愛。
在這個學校工作期間,她認識了喬宏志,這個比她年長兩歲的男子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兩人因為共同的事業和興趣走到了一起,韞歡沒有因為自己的皇室身份而拒絕與平民結婚。
她選擇了普通人的生活,和丈夫一起在教育領域努力。
新中國成立后,韞歡改名為金志堅,徹底拋棄了過去的皇室身份。她成了一名公辦小學教師,過著普通人的日子。
她沒有像溥儀那樣投靠日本,也沒有變賣祖上的財物換取生活的安穩。她將祖輩留下的古董和地契上交國家,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
這種堅持和傲骨,讓人不得不佩服。
韞歡的生活并非一帆風順。丈夫喬宏志在婚后十年病逝,她獨自一人撫養兒女,日子過得很艱辛。
但她從未向政府尋求特殊待遇,而是靠自己的能力堅持下去。她為新中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培養了許多人才。
直到1979年,她才退休,結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韞歡和溥儀兄妹之間的感情也有過溫暖的瞬間。溥儀被特赦后,無處可去,搬到韞歡家中住。
時隔三十多年,兄妹倆再次相見時,抱頭痛哭。這種親情的羈絆,讓人動容。
盡管兩人都見證了清王朝的覆滅與新中國的崛起,但在這一刻,他們只是普通的兄妹。
2004年,韞歡病逝,享年83歲。臨終前,她說了一句話:“我認為我們這個家族對國家來說是罪人,但我很慶幸能作為人民教師,為人民服務,這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這句話道盡了她一生的辛酸與無奈,也體現了她對新社會的認同和對自己貢獻的滿足。
參考資料:[愛新覺羅·韞歡相關事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