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太原街頭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幾個年輕人跑到勞務市場,拿著紙筆找大爺們寫高考作文。聽起來是不是很荒誕?一群等活兒的老人家,突然被要求寫什么《我的母親》、《我的一天》。
但就是這么“荒誕”的事,卻讓2億網友看哭了。
一
60多歲的安大爺抽到了1957年的高考作文題——《我的母親》。
他在面館里坐下,拿起筆,寫了幾個字就停了。停很久。年輕的博主以為他不會寫,想上前幫忙。
安大爺擺擺手:“讓我想想。”
他想起了什么呢?
想起了母親五十出頭就累倒的身影,想起了那身補丁摞補丁的衣裳,想起了自己在城里扛水泥、扎鋼筋的日子。累得快撐不住的時候,一想到母親,就又有了力氣。
三四個小時后,安大爺交卷了。
“墳頭上的草青了又黃,黃了又青,就像我的念想一樣,一年年總也斷不了。”
就這一句話,2億人破防了。
二
同樣是那天,58歲的王大爺抽到了《我的一天》。
王大爺只有小學文化,遇到不會寫的字就問旁邊的小伙子。他寫得很慢,很認真,寫了五六頁紙。
“這個生活哇,也說不上好,也說不上不好,每天出來掙個飯錢也就夠啦。”
多么樸素的話啊。
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深奧的道理,就是大白話。但偏偏就是這大白話,讓無數網友看得淚流滿面。
為什么?
三
魯迅說過:“無聲的中國,有的,然而聲音還是有的。”
這兩個大爺,就是那個“有聲音的中國”。
他們的文字里沒有網絡段子,沒有流行梗,沒有刻意的煽情。有的只是最真實的人生,最樸素的情感。
這就是文字的力量。
不需要短視頻的快節奏,不需要網絡世界的喧嘩奪目,就是簡簡單單的一支筆,幾張紙,卻寫出了最沁人心脾的文字。
安大爺寫母親,寫的是世間最深的親情。那種綿延不絕的思念,那種“草青了又黃,黃了又青”的執著,擊中了每個人內心最柔軟的部分。
王大爺寫生活,寫的是老一輩人的樂觀知足。“也說不上好,也說不上不好”,這份淡然,這份滿足,在浮躁的當下顯得多么珍貴。
四
問題是,為什么這樣的文字會讓我們如此動容?
答案很殘酷:因為我們已經太久沒有見過真心話了。
現在的網絡世界,充滿了各種表演,各種人設,各種精心包裝的“真實”。我們習慣了華而不實的辭藻,習慣了刻意的煽情,習慣了為了流量而制造的感動。
我們丟了什么?丟了靈魂,丟了初心。
兩個大爺的作文,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內心的荒蕪。我們追逐著各種熱點,刷著各種段子,卻忘了什么是真正的感動,什么是真正的文字力量。
臺灣作家林清玄說過:“心美一切皆美,情深萬象皆深。”
這兩個大爺,心是美的,情是深的,所以他們的文字才有這樣的力量。
五
最讓人感動的,其實不是文字本身,而是文字背后的人。
安大爺寫完作文,拿到1000元稿費。博主說,版權歸大爺所有,爆火之后的收益也全給大爺。
這份尊重,這份真誠,在當下的網絡環境中顯得多么可貴。
很多人拍視頻,把普通人當成消費品,當成流量密碼。但這次不一樣,博主沒有把大爺當成工具,而是真正尊重他們的創作,尊重他們的付出。
這才是真正的內容創作應該有的樣子。
不是消費苦難,不是消費樸素,而是發現美好,傳遞美好。
六
有網友說,這兩篇作文比很多作家寫的都好。
這話一點不夸張。
真正好的文字,從來不是靠技巧取勝,而是靠真情實感。安大爺和王大爺,他們沒有受過專業的寫作訓練,但他們有生活,有閱歷,有最真實的情感體驗。
這就夠了。
文學的本質,從來就是表達真實的人性,真實的情感,真實的生活。技巧可以學,套路可以模仿,但真情實感是模仿不來的。
當我們的文字越來越精致,越來越標準化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也越來越遠離了文字的本質?
兩個大爺給我們上了一課:文字的力量,不在于華麗,而在于真實。
這場高考作文挑戰,表面上是娛樂,實際上是一次文化的回歸,是對真實情感的呼喚。
在這個人人都在表演的時代,誰還記得什么叫真心話?
兩個大爺記得。
他們用最樸素的文字,最真摯的情感,提醒著我們:什么是文字的力量,什么是生活的本真,什么是人性的美好。
這就是為什么700萬人會被打動。
不是因為文字有多優美,而是因為久違了這樣的真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