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 “防務一號” 網站 7 月 6 日消息,7 月 10 日起,美國空軍啟動 “部隊重返太平洋” 演習,近 300 架戰機于 48 小時內迅速集結,行動劍指中國,引發國際關注。
戰斗機(資料圖)
美軍此次大規模軍事行動,意在借強大武力展示,威懾中國。長久以來,美國憑借軍事霸權在全球各地推行霸權主義。近年來,中國綜合國力飛速提升,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在國際經濟、政治舞臺影響力與日俱增。中國軍事現代化進程加快,先進武器裝備不斷列裝,沖擊了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事主導地位。美國妄圖以此次軍演彰顯其在該地區軍事存在,警告中國不要挑戰其霸權,向盟友及其他國家展示其維護 “亞太秩序” 決心,穩固自身主導地位。
美軍還欲借演習檢驗 “敏捷戰斗部署” 等新型作戰概念。當下,傳統集中部署戰機模式,在解放軍遠程精確打擊下生存風險大增。“敏捷戰斗部署” 概念主張將戰機分散至偏遠地區小型機場,降低被 “一鍋端” 風險,提升戰時戰機生存能力與作戰靈活性。此次演習中,美軍嘗試不同戰機、運輸機及保障力量組合,探索高效分散部署與快速集結方式,為未來可能的沖突做準備。然而,該戰術并非無懈可擊。分散部署增加保障難度,偏遠機場設施簡陋,戰機維護、補給不易,降低出勤率與持續作戰能力。且解放軍完備的偵察監視體系,能實時掌握美軍戰機動向,使美軍戰機分散部署優勢大打折扣。
戰斗機(資料圖)
此次演習也是美軍強化與盟友軍事協同、構建對華軍事包圍圈的契機。演習期間,美國聯合日本、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等盟友,開展聯合訓練與作戰行動,提升協同作戰能力,深化軍事合作關系。美國企圖將盟友綁上其遏制中國戰車,利用盟友地緣優勢,從多方向對中國施壓,構建圍堵中國的軍事網絡。但盟友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對美國戰略并非全然附和。部分盟友擔憂過度卷入中美對抗,損害自身與中國的經濟合作關系,內部矛盾重重,使美國構建的軍事聯盟穩定性存疑。
歸根結底,美國此番舉動源于對中國崛起的焦慮與恐懼。中國經濟飛速發展,2023 年 GDP 達 17.8 萬億美元,占世界總量 16.9%,穩居世界第二,在 5G、高鐵、新能源等領域技術領先。軍事上,中國航母、五代機、高超音速武器等先進裝備相繼列裝,軍隊現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外交層面,中國積極推動多邊合作,“一帶一路” 倡議成果豐碩,國際影響力、話語權顯著增強。中國的強大未對他國構成威脅,而是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美國卻以冷戰思維看待中國崛起,將中國視為最大戰略競爭對手,妄圖通過軍事威懾、政治打壓、經濟制裁等手段遏制中國發展,維護自身霸權地位。
航母(資料圖)
美國集結 300 架戰機的舉動,雖給西太平洋地區和平穩定帶來挑戰,但中國有堅定決心、強大實力捍衛國家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致力于與各國合作共贏。面對美國挑釁,中國軍隊保持高度警惕,加強軍事斗爭準備,提升應對安全威脅能力。同時,中國積極開展外交活動,推動國際社會攜手維護公平、公正的國際秩序,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美國應摒棄冷戰思維,正確看待中國發展,通過對話、合作而非對抗解決分歧,共同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