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白布裹全身,澆透汽油倒掛鐵棍上,腳下點火!”
1938年3月,遼寧鳳城西溝刑場,38歲的趙慶吉在烈焰中怒罵日寇,血肉焦糊的氣味彌漫空中。
刑場外圍觀的東北百姓掩面痛哭,他們知道:這團烈火吞噬的不僅是抗日名將的軀體,更是一段以全家51條性命為祭的泣血抗爭。
1900年,趙慶吉生于遼寧岫巖尖山窯村。私塾先生的父親授他詩書,卻未能澆滅他骨子里的血性。
1927年考入鳳城縣警局任內勤,本可安穩度日,但1931年“九一八”事變撕裂了平靜——日軍鐵蹄踏進鳳凰城,偽政權掛牌成立。
目睹守軍不戰而降,趙慶吉摔碎警徽,留下一句:“寧可當野鬼,不做亡國奴!”
1932年1月25日,他率20余鄉親擒殺惡霸姚八爺,將強占的田宅歸還百姓。
當夜,一桿“抗日義勇軍”大旗在風雪中豎起。善使雙槍的他迅疾威震遼東,百姓稱其“趙黑子”,日偽軍聞之膽寒。
同年8月,他帶150余人加入鄧鐵梅的東北民眾自衛軍,任十七團團長。在鳳城、岫巖、安東交界的“死亡三角區”,他夜襲哨子河日軍守備隊,擊斃隊長提島;強攻龍王廟,繳槍40余支。
日偽檔案記載:“三角地帶梟雄匪首趙慶吉,昭和八年(1933年)率眾六破皇軍!”
1933年冬,趙慶吉迎娶關家堡姑娘關世英。沒有紅燭喜宴,婚禮在戰地醫院殘垣間舉行。新娘陪嫁特殊:兩把駁殼槍、五百發子彈。
這位自幼許配給他的滿族姑娘,從傳統女性蛻變為騎術精湛的神槍手,官兵稱她“雙槍女神”。
夫妻并肩作戰:她牽線趙部與楊靖宇抗聯合作;他率部奇襲安奉鐵路,劫日軍軍列得槍23支。
日軍將這對“鐵血夫妻”視為心腹大患。1936年12月26日,一場針對趙氏家族的屠殺降臨:
日寇突襲關家堡,抓捕趙慶吉岳父母、妻叔、11歲長子趙德孚等51名親屬;
威逼趙慶吉投降遭拒后,將眾人押至雞冠山蚌水嶺涵洞;
刺刀威逼下,連懷抱幼兒的老婦也被推入土坑活埋。
涵洞哭嚎聲三日不絕,鮮血浸透凍土。關世英得知噩耗咬碎銀牙:“此仇不報,誓不為人”。
遼南抗日被史家稱為“絕境中的絕境”:
地理劣勢:近海平原無險可守,日偽據點密如蛛網;
兵力懸殊:1937年趙部僅剩40余人,人均子彈不足5發;
封鎖嚴酷:日軍實施“集家并屯”,割斷百姓與義軍聯系。
1937年10月,夫妻迎來最后并肩之戰。四方砬子山谷,因炊煙暴露位置,日軍機槍如毒蛇封鎖谷口。
趙慶吉胸口中彈倒地,關世英撲來救護時雙腿被彈雨打斷。她推開丈夫嘶喊:“帶指揮走!報國仇家恨!”隨即舉槍對準太陽穴——寧死不讓“鐵血軍參謀長”被俘受辱,年僅22歲。
妻子殉國后,趙慶吉率殘部退守紅花嶺。1938年1月29日,叛徒石傻子從背后開槍打穿他右臂,日軍趁機合圍。被俘時他渾身浴血,仍笑罵:“可惜沒殺盡爾等倭奴!”
日寇為摧毀抗日意志,用最殘忍手段行刑:
1. 白布纏裹全身,鐵絲捆縛倒懸鐵桿;
2. 汽油從頭澆至腳底,自下點火慢焚;
3. 烈焰中傳出聲嘶力竭的吶喊:“中國人殺不絕!抗戰必勝!”
鳳城百姓回憶:“趙將軍罵聲持續二十分鐘,西溝上空黑煙三日不散?!?/strong>
1963年,岫巖農民挖獾洞時掀開石板:
一面褪色的三角團旗靜靜鋪展——正是趙慶吉任團長的東北民眾自衛軍十七團軍旗,旁有三枚黑紅臂章。
這些遺物與日本《一億人的昭和史》中的照片形成殘酷對照:泛黃圖冊標注“匪首趙慶吉”,卻掩不住他就義前睥睨日寇的眼神。
2015年,趙慶吉名列民政部第二批抗日英烈名錄。今日鳳城西溝刑場遺址旁,春風拂過石碑銘文:“活埋親眷五十一人,焚身拒降;夫妻并骨遼南山河,永鎮國門”。
白山黑水間,趙慶吉與關世英的遺骸早已無跡可尋。但當年藏旗的石砬旁,總有人擺放兩把交叉的松枝——象征那對使雙槍的夫妻。
當風過林海,松濤如槍聲激蕩,恰似1938年刑場上的怒吼穿越時空:“寧可站著死,不跪倭寇生!”這氣節凝成遼南大地的脊梁,在每寸浸透鮮血的凍土中錚錚作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