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美貿易戰,很多人可能還記得2018年那會兒,特朗普突然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理由是“中國不公平貿易”害了美國。當時誰也沒想到,這場關稅大戰會打好幾年,最后的結果更是出人意料。
中國不僅沒被壓垮,反而在全球面前站穩了腳跟,贏得了不少尊重。而特朗普呢?慢慢發現,靠威壓解決問題,根本行不通。
事情得從2018年3月說起。那天,特朗普簽署了一份備忘錄,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征關稅,涉及金額大概600億美元。
他當時放話說,中國“偷了美國的技術和知識產權”,還搞“貿易逆差”,必須得收拾收拾。美國貿易代表馬上行動起來,第一輪關稅很快就落實了。
中國這邊也沒閑著。沒過多久,商務部就宣布反制,對美國商品加征關稅,總額大概340億美元,涉及大豆、汽車、飛機這些美國出口大頭。
雙方你一拳我一腳,關稅清單越拉越長。到2019年,貿易戰全面升級,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從10%漲到25%,中國也針鋒相對,把美國商品的關稅加到差不多的高度。
特朗普的想法很簡單:用關稅當大棒,逼中國讓步,改改貿易政策,順便把美國的制造業拉回來。可現實呢?他低估了中國,也高估了自己的策略。
中國咋頂住壓力的?
面對美國的關稅大棒,中國沒慌,更沒退縮。反倒是穩扎穩打,拿出了一套組合拳。
第一招:硬碰硬反制。中國對美國商品加關稅,比如美國大豆,中國一加關稅,美國中西部的農民就炸了鍋,因為中國是他們最大的買家。
數據顯示,美國對華大豆出口在2018年暴跌了50%以上,農民損失慘重。中國這邊呢,迅速找了巴西、阿根廷這些國家補貨,市場空缺填得七七八八。
再比如汽車,美國車企像通用、福特,本來在中國賣得不錯,結果關稅一加,價格躥上去,銷量直線下滑。中國用實際行動告訴美國:你打我,我也能讓你疼。
第二招:抱團取暖。中國知道,光靠自己硬抗還不夠,得拉朋友一起玩。于是,中國加快了和其他國家的貿易合作。比如跟歐盟、日本、加拿大的談判提速,跟東盟的合作也更緊密了。
尤其是“一帶一路”,這幾年搞得風生水起,沿線國家的基建項目、貿易往來多了起來,中國的市場版圖越鋪越大。
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和東盟的貿易額超過6800億美元,東盟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美國呢?因為關稅壁壘,反而被擠出了不少市場。
第三招:自己強起來。最硬核的還是中國自己的調整。貿易戰打著打著,中國開始抓內功。政府加大了對科技、制造業的投入,像芯片、5G這些關鍵領域,國產化步伐明顯加快。華為、中興這些企業雖然被美國制裁,但硬是咬牙挺過來了,還在全球市場站穩了腳跟。
經濟結構也在變。過去靠出口拉動的模式慢慢轉向內需消費,2020年中國的消費市場規模超過40萬億元,成了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這說明啥?中國經濟沒那么容易被外部壓力掐住脖子。
世界咋看中國?
這場貿易戰打下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看法變了不少。以前有些國家覺得中國就是個“世界工廠”,只會低頭干活。現在呢,大家看到中國不光能干,還能扛,能打。
美國在貿易戰里搞單邊主義,四處揮關稅大棒,連歐盟、加拿大這些盟友都沒放過。中國正好相反,站出來支持多邊貿易。
2019年達沃斯論壇上,中國領導人明確表態,要維護全球化,反對保護主義。這話聽著簡單,但干起來不容易。畢竟美國是全球老大,得罪它是要勇氣的。
結果呢?不少國家開始覺得,中國在這場亂局里是個靠譜的伙伴。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020年的報告就說,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越來越重,2021年中國的出口占全球的比重超過15%,穩坐第一。
再說“一帶一路”,這幾年真是開了掛。2023年統計顯示,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超過140個,貿易額累計突破20萬億美元。
歐洲的希臘、意大利,中亞的哈薩克斯坦,甚至非洲的肯尼亞,都跟中國簽了大單。別人看在眼里,心想:中國這是真能帶著大家賺錢啊。
這種認可不是嘴上說說。2022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報告里提到,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比美國還高。這說明啥?中國不光自己過得好,還能幫別人過得好。
特朗普打了半天仗,結果發現自家后院起火了。關稅這招,看似威風,其實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美國農民是貿易戰里最倒霉的群體之一。中國對美國大豆、豬肉加關稅后,出口量斷崖式下跌。2019年,美國農業部統計,大豆庫存創歷史新高,堆到賣不出去。
農民收入少了,日子不好過,只能靠政府補貼撐著。可補貼哪有市場賺錢實在?2020年,美國農業凈收入比貿易戰前掉了20%,農民怨聲載道。
制造業也沒好到哪去。美國企業得用更貴的錢買中國零件,成本一漲,競爭力就下來了。比如蘋果,供應鏈離不開中國,關稅一加,利潤被削了一塊。
2021年美國商會估算,貿易戰讓美國企業多掏了460億美元,消費者也得多花1000多億美元買東西。
華爾街也跟著遭殃。每次特朗普加關稅,股市就抖一抖。2019年5月,他宣布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加稅,標普500指數當天就跌了2.4%。到2020年,美國經濟學家估算,貿易戰讓美國GDP少了0.3%到0.7%,相當于好幾百億美元蒸發了。
打了幾年,特朗普的政策效果咋樣?2020年1月,中美簽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美國承諾減一部分關稅,中國同意多買點美國貨。表面上看是和解,其實誰都知道,這協議沒解決啥根本問題。美國貿易逆差還是老樣子,中國也沒按特朗普想的“服軟”。
到了2025年,特朗普還在試著加碼關稅。據報道,那年4月,他把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從104%提到125%,想再給中國點顏色瞧瞧。
可市場反應很冷淡,股市漲了點,債市卻跌了,說明大家對這招早沒信心了。中國這邊呢,反倒靠著跟其他國家的合作,把損失降到了最低。
有媒體評論說,特朗普這幾年折騰下來,非但沒壓住中國,反而讓中國在全球舞臺上更亮眼了。他自己也慢慢明白,威壓這套路,玩不轉。
這場貿易戰,中國能站到最后,不是靠運氣,而是實打實的硬實力和聰明打法。中國經濟體量大,市場深,抗擊打能力不是蓋的。
2023年,中國GDP突破120萬億元,占全球經濟的18%以上。貿易戰期間,經濟增速雖然慢了點,但還是穩在5%左右,比好多發達國家都強。這說明,中國有底氣跟美國耗。
中國沒把自己關起來,而是敞開大門做生意。2023年,中國和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國家的貿易額超過10萬億元,占外貿總額的30%以上。跟美國比,中國朋友圈越來越大,美國卻有點“孤家寡人”的味道。
最關鍵的,是中國在全球的形象變了。以前老外看中國,可能覺得就是個加工廠。現在呢,不少人覺得中國有擔當,能扛事。
2022年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47%的受訪國家認為中國是全球經濟領頭羊,比美國還高出5個百分點。這尊重,是實實在在打出來的。
中美貿易戰打了這么多年,最后的結果誰也沒想到。中國靠著硬實力和好策略,不僅頂住了美國的壓力,還讓全世界刮目相看。特朗普呢?發現威壓這套不管用,反而把自己搞得灰頭土臉。
靠霸道壓人,早晚得碰壁。合作共贏,才是正路。中國這回的表現,不光給自己爭了口氣,也給全球經濟帶了點新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