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馬克龍對英國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訪問,在議會演講中大談英法要聯手"拯救歐洲"。
但奇怪的是,作為歐洲經濟老大的德國,這次連個露臉的機會都沒有。
馬克龍這次訪英可不簡單。要知道,這是英國脫歐后,第一位歐洲領導人去英國進行國事訪問。
馬克龍在演講中說了不少漂亮話,什么"英法要共同應對挑戰"啦。
"英國脫歐但沒脫離歐洲"啦
但核心意思就一個:咱們英法兩家聯手,把歐洲的領導權抓在手里。
他還特意強調,英法是歐洲唯二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軍費加起來占全歐洲的40%。
這意思再明白不過了:德國經濟再強,沒有核武器也是白搭。
這種赤裸裸的權力炫耀,顯示出馬克龍對歐洲領導權的渴望已經到了不加掩飾的地步。
最有趣的是馬克龍對中美兩國的態度。
他說歐洲要擺脫對中美"過度依賴",但話鋒一轉,又說美國是"強大盟友"
中國則是"挑戰者",有時也是合作伙伴。
這話說得很有技巧,既不得罪美國,又給針對中國的政策留了余地。
他還拿中國"產能過剩"說事,明顯是想拉攏英國一起搞貿易保護主義。
這種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的話術,正是馬克龍政治智慧的體現。
德國這次被晾在一邊可不是偶然。
最近德國動作很大,計劃花250億歐元買1000輛坦克和2500輛裝甲車,擺明了要打造歐洲最強陸軍。
馬克龍一看這架勢,估計心里直打鼓:德國這是要搶班奪權??!
所以趕緊拉上英國,想把德國邊緣化。
這種刻意冷落反映出法德關系的微妙變化,也暴露了馬克龍對德國軍事崛起的擔憂。
其實馬克龍這么著急是有原因的。
俄烏沖突讓歐洲人突然發現,自己的安全還得靠美國。
而隨著特朗普殺回白宮,這位爺對保護歐洲可沒什么興趣。
馬克龍想證明:沒有美國,我們法國也能帶著歐洲保護自己。
但問題是,光靠法國和英國,沒有德國這個經濟大國,歐洲防務就是空中樓閣。
這種戰略焦慮,正是馬克龍急于拉攏英國的根本原因。
經濟上馬克龍也玩起了雙標。他喊著要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可法國自己的大企業在中國市場賺得盆滿缽滿。
空客飛機在中國賣得飛起,奢侈品巨頭LVMH在中國市場賺得盆滿缽滿。
德國車企在中國賣得那么好,自然不愿意跟著法國瞎折騰。
這種"既要又要"的把戲,明眼人一看就穿。
馬克龍的經濟自主口號,更像是一種政治姿態,而非可行方案。
歐洲內部現在也是一團亂麻。東歐國家最怕俄羅斯,南歐國家操心的是移民問題,法德又在爭老大。
馬克龍想拉著英國搞小圈子,可英國剛脫歐沒幾年,會不會真心回來幫忙還兩說。
波蘭這些國家更關心的是美國大兵會不會撤走,對法國的"歐洲軍"計劃興趣寥寥。
這種分裂使得"歐洲戰略自主"始終停留在口號層面。
歷史告訴我們,歐洲的老大不是誰想當就能當的。1956年英法在蘇伊士運河栽了跟頭,領導權就轉到了德法手里。
現在烏克蘭危機沒完沒了,說不定又要洗牌。
馬克龍想學他的偶像戴高樂搞"歐洲自主",可現在的歐洲早不是當年那個法國說了算的歐洲了。
德國統一后的人口和經濟優勢,東歐國家日益增強的話語權,都在稀釋法國的傳統影響力。
馬克龍的"英法軸心"構想還面臨一個根本性挑戰:英國脫歐后的戰略模糊性。
倫敦是否愿意放棄"全球英國"愿景,重新投入歐洲懷抱?
英國工黨政府雖然希望改善與歐盟關系,但在移民、漁業等敏感議題上仍存在分歧。
馬克龍呼吁英法共同守護"二戰后國際秩序",但英國可能更關心如何在美國和歐洲之間保持平衡。
這種戰略分歧,可能讓馬克龍的如意算盤落空。
說到底,馬克龍這次訪英更像是一場政治秀。
演講再精彩,也解決不了歐洲的實際問題。
沒有德國的錢,沒有東歐的支持,法國的領導夢做得再美也是白搭。
歐洲現在最需要的不是誰當老大,而是怎么在美俄之間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馬克龍或許成功制造了"法國領導歐洲"的輿論聲勢
但要真正實現這一目標,他需要的不只是華麗的議會演講,更是解決歐洲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共識。
這場歐洲權力游戲才剛剛開始。馬克龍雖然搶了個先手,但德國肯定不會坐以待斃。
英國會不會真心配合也是個問號。更別說還有意大利、西班牙這些國家在暗中觀察。
歐洲的未來,恐怕不是一場演講就能決定的。
馬克龍想要當歐洲老大,光靠拉攏英國是遠遠不夠的,他必須拿出真本事,解決歐洲面臨的實際問題。
否則,這場權力游戲最終可能只是一場自娛自樂的政治表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