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訊(記者郭靜原)近日,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和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首個國家級高溫健康風險預警,探索建立以氣候變化健康早期預警為先導的適應聯動機制。這一預警因何設立、如何運作,又將如何守護公眾健康?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副首席李怡表示,當務之急是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健康風險。此次建立氣象與健康協作機制,聯合開展國家級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和健康提示工作,將氣象預警與公共衛生干預有機結合,為公眾提供精細化、多樣化的健康氣象服務,為全民構筑堅固健康的防線。
與傳統高溫預警不同,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分為5個風險等級:低風險、中等風險、較高風險、高風險、極高風險。其中,較高風險、高風險和極高風險面向公眾發布。該分級標準是根據高溫與循環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的超額死亡率的暴露反應關系分析得到的。
“高溫預警是單純的氣象預警,而高溫健康風險預警體現了‘氣象+健康’的深度融合?!敝袊部刂行沫h境所副所長李湉湉介紹,該預警通過模型比較分析預報日的平均氣溫和最高氣溫與各風險等級對應的指標閾值來判定預報日的高溫健康風險等級。
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副主任王情表示,高溫健康風險預警以人群健康風險為導向,采用各地區相對溫度閾值方法計算每個地區的風險閾值,能夠體現區域性特征,更精準識別東北地區和西北地區等非典型高溫高影響區域的高溫過程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進一步拓寬了健康風險提示范圍。
這一跨越離不開持續政策推動與長期技術攻關。疾控部門與氣象部門基于全國近10年2400個氣象站點的歷史觀測數據,構建了全國5公里分辨率的格點化分級閾值,聯合研發出高溫健康氣象風險智能網格預警產品及高溫健康影響預報客觀化產品。自2024年5月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與公共氣象服務中心組建專業聯合技術攻關團隊,全面推動技術融合,實現了健康氣象風險預警向定量化、精準化轉變。
未來,氣象部門將依托“天和”系統制作預警信息,通過國家預警發布系統、12379平臺及新媒體等多渠道精準觸達應急責任人與公眾,持續筑牢應對高溫的全民健康屏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