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紅海突發事件:德國高調指控中國軍艦用激光“偷襲”,聲稱飛行員因此“短暫失明”。
中方迅速反駁:相關軍艦根本不在事發海域。
之后更多細節被爆出,那架被德國稱為“執勤”的飛機,并非普通的民用飛機,而是德國國防承包商旗下的專業偵察機。這出國際大戲,到底誰是真演員?
想看懂這出戲,得先看看德國派出的“主角”是個什么貨色。
德國媒體嘴里那架“執勤”的飛機,叫“空中國王350”ER。聽名字,像是哪個老板的私人座駕,人畜無害。可這恰恰是障眼法,而且是最高明的那種。
這飛機掛著民用牌照不假,但它的主人,是德國國防承包商阿特拉斯公司。它的工作,也不是接送老板,而是搞光學和電子信號偵察。說白了,它骨子里就是一架地地道道的間諜飛機。
這事兒德國玩得很溜。空軍想在中東搞情報,又不想派正規軍機惹麻煩,怎么辦?外包。于是,這架“空中國王”就被征用了,機上的軍事人員也搖身一變,成了“數據分析師”。
這架飛機可不是等閑之輩。續航超過八小時,特別擅長低空盤旋。更要命的是,它肚子里塞滿了頂尖的電子監聽設備,能像吸塵器一樣,把周邊的雷達、通信信號全都吸進去分析。
你看,一架披著“民用”外衣的軍情探子,一群穿著“便服”的軍人。這從頭到腳,就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偽裝。
中方一口咬定,軍艦不在紅海,沒開過激光。那德國飛行員眼睛到底被誰晃了?這道激光,究竟從何而來?綜合各方分析,劇本其實有兩個版本。
版本一:劍指基地,偷窺不成反被“閃”
有一種可能,這架德國偵察機壓根就不是沖著什么軍艦去的。它的真正目標,是中國在海外的第一個戰略支點——吉布提保障基地。
這個基地,是中國海軍遠航的“加油站”和“維修廠”,戰略位置極其敏感。建成以來,它就成了西方國家重點“關照”的對象。天上的間諜衛星天天路過拍照,海邊的特種飛機也時常抵近騷擾。
所以,一個更合乎邏輯的劇情是:這架德國“間諜機”故技重施,想湊上去偷窺吉布提基地,結果被基地里的解放軍逮個正著,用激光設備給了個嚴厲的警告。
德國吃了啞巴虧,總不能承認自家飛機鬼鬼祟祟偷窺人家基地被打臉吧?那太丟人了。于是,干脆把臟水潑向遠在另一片海域的中國護航艦隊,來一招惡人先告狀。
版本二:逼近艦隊,玩火過頭被“點名”
另一個版本,則認為事件和中國艦隊有關,但德國隱瞞了最關鍵的前提。
這架德國偵察機,名義上是保護商船,可它的飛行路線卻很奇怪,專往中國護航編隊的活動區湊。其行為,根本不是護航,更像是打著護航旗號的抵近偵察。
它仗著自己“民用”的身份,一次次逼近中國艦隊,甚至闖入了052D驅逐艦的內層警戒圈。這就好比有人在你家門口反復試探,還把臉貼到了門縫上。
是可忍,孰不可忍。中方隨即采取了最低限度的警告——用低功率的近紅外激光,短暫照射了2到4秒。這種激光,根本不會造成人身傷害,頂多是讓偵察機的光學設備“晃一下眼”,作用就是“點名”警告:你過界了,趕緊滾。
這也能解釋,為什么德國鬧得那么兇,卻始終不肯公布飛機的飛行高度、航線和距離軍艦多遠這些核心數據。因為一旦公布,就等于向全世界承認:是我主動挑釁在先。
紅海的這道激光,其實照出了一套西方國家玩得爐火純青的舊劇本。這套“碰瓷”組合拳,我們見過太多次了。
掐頭去尾絕口不提自己的飛機是如何挑釁、如何越界的,把自己打扮成一個無辜路過的“傻白甜”,突然就遭到了“野蠻攻擊”。
偷換概念把一種非致命、警告性質的驅離手段,夸大成“武器攻擊”,渲染成飛行員“失明”的慘狀,刻意制造一種中國“霸道、危險”的形象。
第三部,上綱上線把一次戰術層面的小摩擦,強行拔高到戰略層面,扣上“威脅航行自由”、“破壞國際秩序”的大帽子,為后續的輿論圍剿和政治打壓制造口實。
從2018年美國炒作在吉布提被激光照射,到2022年澳大利亞偵察機在南海碰瓷中國軍艦,再到菲律賓在南海的反復表演,劇本幾乎一字不改。核心目的就一個: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把中國塑造成霸凌者。
德國這次反應如此激烈,絕不是心疼那個被晃了眼的飛行員。它的高調炒作背后,藏著三重精密的政治算計。
首先,是向美國納“投名狀”近年來,德國緊跟美國步伐,積極參與所謂的“印太戰略”。在紅海這個敏感地帶,主動去撩撥一下中國,無疑是向華盛頓表忠心、鞏固自己“好隊友”地位最廉價的方式。
其次,是為自己的軍事擴張打掩護作為一個二戰戰敗國,德國在海外駐軍和執行軍事任務,一直是個敏感話題。借著歐盟護航的名義,德國不僅派了飛機,還往吉布提派了700名士兵。怎么讓國內國際社會接受?炒作“中國威脅”就是最好的催化劑,把水攪渾,好讓自己的軍事擴張顯得“師出有名”。
最后,是轉移國內經濟的棘手矛盾德國經濟,尤其是汽車產業,對中國市場依賴很深。這種依賴,讓柏林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左右為難,也引來了國內的巨大爭議。在外面樹立一個安全上的“靶子”,無疑能有效轉移輿論焦點,緩解政府在經濟政策上面臨的巨大壓力。
解放軍在處理這類摩擦時,邏輯向來清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激光,作為一種精準、可控、非致命的工具,恰恰是應對這種“灰色地帶”挑釁的絕佳手段。它既能有效警告和驅離,避免開火導致沖突失控,又能清晰地表明中國的底線和決心,維護了國家安全。
這道激光,就像一把精準的手術刀,不僅照出了德國偵察機的越界軌跡,也劃開了西方某些國家“賊喊捉賊”的偽裝。
可以預見,只要中國的實力在增長,這種“碰瓷”大戲就不會落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