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2023年的時候,俄羅斯有個研究東亞的專家提出過一個觀點:中國得注意一下自己的鄰居蒙古國,當時很多人不理解,蒙古國一個人口比北京都少的國家,能掀多大風浪?
可要真這么想,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夾在中國和俄羅斯兩個大國中間,蒙古國看似不起眼,其實占據著非常重要的整治位置和地理資源,是能攪動整個東亞局勢的關鍵變量,而且這些年,蒙古國的小動作確實不少。
為啥專家會發出這樣的提醒?這些年蒙古國都有什么樣的小動作?
被忽視的小國家
別看地圖上蒙古國只是夾在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一小塊地兒,但這兩年這位“鄰居”可沒那么安分,前些年有個俄羅斯專家就發文章說:中國得留點神,蒙古國這兩年有點反常,搞不好哪天真的會在關鍵時刻變臉。
首先蒙古國這個地理位置,說好聽點是戰略緩沖帶,說直白點就是卡在中俄之間的一道門檻,北接俄羅斯南西伯利亞,南挨中國內蒙古,一旦這塊地兒起了點波動,中俄都得警覺,蒙古國雖然資源不多人口也少,但它的地下可不簡單。
煤炭、銅礦、稀土,全是好東西,特別是煤,90%以上都往中國賣,中國的北方工業、發電、供暖,還真就離不開蒙古國提供的煤,但這兩年蒙古國自己覺得這外交關系太單一,只靠一個大國吃飯很沒有沒安全感。
于是他們搞出了個“第三鄰國政策”,意思就是除了中俄,我還想跟美國、日本、韓國、歐洲啥的搞點來往,不想一頭綁死,這想法倒也不奇怪,人家畢竟是個主權國家,誰都不想在夾縫里憋屈著過日子。
可問題來了:蒙古國這政策一出來,西方那邊立馬來了精神,美國直接扔了3.5億美元投資,修水電搞農業,表面上是援助,實則是鋪路,韓國更是連海上出口口岸都幫蒙古想好了,以后咱的貨從釜山走,不靠中俄的港口,這路要真修通了,蒙古國就真有點獨立空間了。
這還不止,文化上蒙古年輕人現在可迷西方了,英語課火得不行,美式生活,咖啡館和街頭涂鴉,走在烏蘭巴托,差點以為自己進了哪個東歐小城,美國大使館還在那搞美國角,放電影,講自由民主的故事,連書都給你備好了,年輕人一耳濡目染,思想可不就慢慢變了。
這才是中俄最擔心的地方,經濟可以談判,但文化和認知要是變了,那就是潛移默化的轉向,一個國家未來是年輕人說了算,要是哪天蒙古新一代掌權者普遍認為西方更好,那立場恐怕真就不是嘴上說說的了。
所以再回頭看看,雖然沒有明目張膽的反水,但絕對在試水,兩邊都不想得罪,一邊又不想綁死自己,誰能給的多就多靠點。
八面玲瓏
蒙古國想搞多邊外交,可不是說說那么簡單。夾在中國和俄羅斯兩個重量級選手中間,稍微偏一點就容易被誤解成選邊站隊,所以蒙古這些年練就了一套高超的“兩面派法則”。
表面上看蒙古國對中國還算講義氣,煤全靠中國買,鐵礦石也是,去年前10個月,蒙古對中國的出口就占了總出口額的85%以上,這是什么概念?就是蒙古要是一天不跟中國做生意,它的經濟就得崩盤。
可另一方面,蒙古國也在對俄羅斯示好,能源靠人家不說,軍演也常參加,尤其是和俄羅斯搞的東方-2022”軍事演習,蒙古居然派了部隊參加,而中國也在那次演習中,表面是多國聯合,其實是蒙古在測試中俄之間的底線。
結果發現,中俄都沒發火,那就說明這條線可以繼續踩,于是蒙古更加大膽,開始邀請美日等西方國家參與國內經濟項目和文化交流,甚至連網絡基礎設施也讓日本參與了建設。
不過蒙古人也不是傻子,知道不能把話說太滿,比如他們總統經常在外面講:我們是永久中立國,不會允許在國土上設外國軍事基地,可不允許設基地不代表不跟西方軍事合作,更不代表不允許臨時駐軍或搞情報交流。
實際上,美國日本已經開始頻繁派高官訪問蒙古,簽各種合作備忘錄,還開了專門的蒙古戰略研究中心,這些中心其實就是研究怎么影響蒙古的輿論政治和下一代,而這種平衡能維持多久取決于中俄給它多少安全感。
俄羅斯現在內顧不暇,烏克蘭戰事持續,中亞又有點動蕩,沒法把太多精力放在蒙古上,蒙古人看準這一點,就在外交上多了點操作空間,中國這邊雖然經濟合作多,但很多人對蒙古的態度還停留在兄弟鄰國的傳統思維上,沒意識到這“兄弟”已經漸漏“反相”了。
更關鍵的是,蒙古國內的年輕人對中國和俄羅斯的印象遠不如老一輩,他們不再覺得地緣近就是感情深,而是更看重價值觀、生活方式、職業發展,這一點西方國家用文化軟實力一步步滲透得非常到位。
社交媒體的信息都在向蒙古的年輕人傳遞一個信號:西方才是未來,而且蒙古現在的戰略目標很清晰:最大限度地獲取中俄的經濟利益,同時用第三鄰國政策撬動更多的外交空間,它不想完全倒向哪一邊,但它也不愿意一直做那個被忽視的小透明。
小國大野心
蒙古國的問題,說到底其實不是蒙古國的問題,而是中俄和西方全球博弈的一面鏡子,蒙古人看得很清楚:未來幾十年,世界的戰略重心會往亞歐大陸偏移,中俄在東亞的角色越來越重要,西方的影響力雖然邊緣化,但仍不容忽視。
而蒙古正處在這個地理關鍵點上,它不想被當成誰的附屬,更想借這個節點翻身,更夸張的是,它前段時間居然還和印度談起了稀土合作,稀土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中國是全球供應大頭,蒙古這個時候獻殷勤,目的不言而喻,無非是試圖找到新的靠山。
這可不是蒙古第一次玩這樣的戲碼,早在上世紀,蒙古就和印度有一定的文化交流基礎,這幾年,印度給蒙古援建煉油廠,還搞了不少人文項目,看起來像是邊緣小事,其實都是在鋪墊,萬一哪天中印矛盾加深,蒙古這枚棋子就能被利用。
有人可能會問,那我們是不是該防著蒙古國,最好別讓它靠西方太近?說實話真要這么干,反而會逼得它投向西方,蒙古國不傻,它知道自己再怎么搖擺,也離不開中俄這兩大靠山,中國買它煤,俄羅斯供它油,這飯碗是真實的,所以它的小動作更多像是給自己留條退路。
這也給中國一個啟示:鄰國外交不能只靠經濟拉攏,更要重視文化認同、年輕人認同、發展愿景的一致性,否則就算今天簽了一堆協議,明天風向一變,原來的一切都成了廢紙。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