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滿清屠戮有多殘忍,清末,被屠戮就有多殘忍,野蠻終會被野蠻所吞噬。
01
嘉定三屠
清順治二年(1645年),豫親王多鐸,努爾哈赤第十五子,率清軍出征江南,五月破南京,隨即兵分兩路,其中一路朝東南方向,欲打通蘇州、杭州,進而直入福建、廣東,圍剿明朝抗清勢力。
在東南一帶,多鐸眼里的軟弱百姓,組織民兵紛起反抗,江陰縣、昆山縣、吳江縣、太倉縣、嘉定縣、崇明縣、松江府、嘉興府等十余府,都先后起來抗清。
清軍一面武力征服,一面強迫漢人仿滿人剃發易服,留“豬尾巴”,這對于漢人無疑是滅族亡種,對滿清的反抗達到巔峰,這其中嘉定縣的反抗尤為激烈。
嘉定在本地鄉紳侯峒曾、黃淳耀帶領下組織民兵抗清,從農歷閏六月到八月中旬,轟轟烈烈堅持兩個多月,參加抗清人數多達十余萬人,他們前仆后繼不屈不撓,先后歷經三次血腥屠殺,史稱“嘉定三屠”。
七月初五,降清明將李成棟在攻破嘉定城后,下令屠城,屠殺持續了一天,這是“第一屠”。
七月初七,李成棟所部開往太倉縣。這之后逃離幸存的鄉民紛紛返回嘉定城。
七月二十三日,朱瑛率五十人入嘉定城,殺剃發百姓,重新組織起守城義軍。
七月二十六日凌晨,清軍大部隊偷襲葛隆鎮,入鎮后,大肆屠戮,之后又屠了外岡鎮,這是“第二屠”。
七月二十七日,李成棟派太倉縣人浦嶂率清兵再破嘉定城,浦嶂勸李成棟再屠城:“嘉定初被屠,雖有存者,勢不敢抗,然不剿絕,必有后變,因力勸成棟再屠其城”,這是“第三屠”。
“嘉定三屠”的死亡人數,據朱子素《嘉定乙酉紀事》記載,城內外死者有兩萬多人。
02
親歷者記錄慘狀
時人朱子素是“嘉定三屠”的親歷者,其在《嘉定乙酉紀事》中表達了其對所見所聞屠戮的謹慎記錄,可供后世了解真相:
“余目擊冤酷,不忍無記,事非灼見,不敢增飾一語,間涉風聞,亦必尋訪舊,眾口相符,然后筆之于簡。后有吊古之士,哭冤魂于凄風慘月之下者,庶幾得以考信也夫。”
據《嘉定乙酉紀事》記載“第一屠”:
清兵“家至戶到,小街僻巷,無不窮搜,亂葦叢棘,必用長槍亂攪。”
“其懸梁者、投井者、斷肢者、血面者、被砍未死手足猶動者骨肉狼籍,彌望皆是。投河者,亦不下數千人。”
“三日后,自西關至葛隆鎮,浮胔滿河,舟行無下篙處,白膏浮于水面,岔起數分”
若見年輕美色女子,遂“日晝街坊當眾奸淫。”有不從者,“用長釘釘其兩手于板,仍逼淫之。”
即:清兵到處搜捕,亂葦叢棘都要拿長槍刺進去看有無百姓藏匿。
到處都是自殺的,斷肢的,滿臉是血的,未被砍死手足抽搐的血肉模糊的人。投河的就有數千人。
三天后,西關到葛隆鎮流域,尸體堆積,船篙都沒處下放,白色尸油浮在水面有幾分厚。
清兵見年輕女子,不論白天黑夜,當眾奸淫,不從的,就長釘釘住雙手,再奸淫。
據《嘉定乙酉紀事》記載“第二屠”:
“清兵入鎮(葛隆鎮),居人尚未起,肆行屠戮,流血沒踝,乘勝屠外岡鎮”
即:清兵趁夜偷襲葛隆鎮,居民還未起,清兵大肆屠殺,流血都沒過了腳踝,屠完葛隆鎮又屠了外岡鎮。
據《嘉定乙酉紀事》記載“第三屠”:
“是日,逢嶂者齠齔不留”
“嶂既據縣治作令,自念本婁東人,距嘉定不四十里,與嘉人士素通聲氣,非刑殺,無以示威”
即:那一天,碰到浦嶂的人,哪怕是小孩都沒放過,全處死。
浦嶂占領了嘉定縣,覺得自己是太倉人,對于嘉定人,不重刑或殺戮不能示威。
03
亂世沒有底線
“嘉定三屠”給嘉定留下忠烈的英名、不屈的氣節。
今嘉定已劃歸上海,嘉定區還存有侯黃橋和侯黃橋社區,以紀念嘉定反清英雄侯峒曾、黃淳耀和黃淵耀兄弟。
但需要了解的是,李成棟雖授命自多鐸攻下嘉定縣,嘉定三屠的劊子手卻是李成棟。
李成棟是寧夏漢人,先是跟隨李自成部下高杰為盜,后歸順明朝,官至徐州總兵,清兵南征時又降清,參與過“揚州十日”大屠殺,又是“嘉定三屠”的劊子手,而浦嶂是太倉縣漢人。
滿人是主子,對漢人操屠刀的劊子手竟是漢人,挺悲哀。
但歷史就是這樣,誰曾想到,李成棟后又反清歸明,死后還被封“惠國公”了呢。
過去已成歷史,記錄不是延續仇恨,以史為鑒,民族斗爭、階級斗爭,最終受傷的永遠是百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