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之處即是家。
湖北一名35歲男子的選擇,卻讓很多人看不懂。
在城市漂了7年,沒安家,沒找到相守的人,他覺得自己像“海上的木頭,漫無目的”。
于是,男子回了農村老家,卻發現村里的人全搬走了,只剩他家一戶,和爺爺守著瓦房過日子。
不打算再打工,不強求結婚,種種菜、養點家禽,睡到自然醒。
有人羨慕他的自在,有人替他不值:“35歲就守著空村孤獨終老,值得嗎?” 換作是你,會選這樣的生活嗎?
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
2025年,已經很少有人說這句話了,除了老人,幾乎大家都往城里鉆。
那些回農村生活的年輕男生,根本娶不到老婆。
坐標在湖北的一村子里,男子已經7年沒有回老家了。這些年的,在外奔波勞碌,男子始終沒有在城市安家。
更關鍵的是,男子37歲的年紀了,也沒有遇到可以相守一生的女生。
他很迷茫,如果繼續在城里待下去,感覺自己就像漂在海上的木頭,漫無目的,甚至會腐爛掉。
“這樣的人生,意義在哪里?!?/p>
這一次,男子希望自己的余生,為自己而活,結不結婚都無所謂,不能在這樣忙忙碌碌,不能掌握自己的生活了。
于是,男子回到了農村老家。
說來挺搞笑:老家的房子成了無人區。
男子的老家村子,本來人就不多,人最多的時候,也就是十幾戶。
7年沒有回家,等他回到家發現,村子里的人,已經全部搬走了。有的是搬到大的村落去,大部分是搬去了城里。
而他家又是在山上,這里除了他們家,沒有其他鄰居了。
但好在,爺爺還在,男子就跟爺爺,兩人一起在農村生活了,他不打算再出去打工了。
至于結婚,男子也不強求了,35歲的年紀了,房子還是瓦房,相親不現實,只能隨緣了。
男子沒有打算建房子,最多是修補房子,反正就自己和爺爺住,住的好與壞,都無所謂了。
說來也奇怪,男子現在的生活,睡到自然醒,就種種菜種種地,養點家禽,竟然還有人羨慕他。
換做是你,你會回農村生活,孤獨終老嗎?
回農村,其實不是逃避,是選一種讓自己舒服的活法。
就像湖北男子,在城市漂得太累,農村的瓦房、爺爺的陪伴、種菜養雞的日子,能讓他“睡到自然醒”。
這種安寧,比城里的喧囂更珍貴。
但“孤獨終老”太絕對。
農村生活也可以有煙火氣:和鎮上的人打交道,幫鄰居(哪怕只剩幾戶)干點活,甚至通過網絡認識志同道合的人。
不一定非要結婚,但可以有自己的小圈子,讓日子不那么冷清。
怕的不是農村的“偏”,是自己的“悶”。
如果能在農村找到樂趣,比如研究種果樹、拍農村生活的視頻,哪怕村子只剩自己一戶,也能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孤獨與否,從來不取決于住在哪,而取決于心里有沒有光。
男生感嘆,我會回!城里卷不動了,35歲沒成家,回去守著老家的房子,陪老人種種地,比在城里當“社畜”強。
孤獨?總比孤獨地擠在出租屋里強,至少農村有新鮮空氣,有自己的根。
女生卻覺得,打死不回!農村太偏了,看病、購物都不方便,年輕還好,老了咋辦?
一個人住村里,真出點事都沒人知道。
寧愿在城里租小房子,至少熱鬧,說不定還能遇到緣分,孤獨終老太慘了。
要是一個人,就算了。
農村的孤獨是“真孤獨”,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時間長了會憋出病。
但要是能接受這份安靜,也不失為一種活法。
“此心安處是吾鄉,何須擇地避風霜?!?/strong>
回不回農村,怕不怕孤獨終老,終究是自己的事。
有人在城里的繁華中找到歸屬,有人在農村的寂靜里得到安寧,兩種活法,一樣值得尊重。
重要的是,不管選哪條路,都別讓自己困在“孤獨”里。
種點花,養只狗,哪怕和網友聊聊天,日子總能開出點小歡喜。畢竟,心不孤獨,在哪都是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