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這房,紅磚露著,屋里連個像樣的柜子都沒有 —— 哪個媒婆敢往這兒領(lǐng)人?”
廣西貴港的老林蹲在自家門口,望著沒刷墻的紅磚房,猛吸一口煙。46 歲的他,在外打工二十多年,回村后被問得最多的是 “啥時候帶媳婦回來”,可如今,連媒婆都繞著他家走。
村里人說他 “太老實”,也有人說 “窮得沒底氣”,可真正讓他難的,或許不只是錢。
- 他的家,像沒完工的工地
老林家在村尾,一層紅磚房孤零零立著,墻沒刷,窗戶框還是木頭的,風(fēng)一吹 “吱呀” 響。村里人路過都得瞅兩眼:“這房,擱十年前都算簡陋?!?/li>
推門進去更扎心:靠墻擺著張舊木板床,鋪著洗得發(fā)白的褥子;對面鐵絲上掛著七八件衣服,有件工裝外套磨破了袖口;唯一像樣的是臺二手空調(diào),“去年咬咬牙買的,怕夏天熱得睡不著”。
老林撓撓頭,自嘲:“打工攢的錢,前幾年給我媽治病花得差不多了,哪有錢裝修?” 他離過婚,沒孩子,現(xiàn)在一個人住,鍋里的剩飯能熱三天,“反正就我一個,對付吃唄”。
上周有個遠房親戚來提親,領(lǐng)了個喪偶的阿姨來看。阿姨剛進院,瞅見沒刷的墻、鐵絲上的衣服,沒坐十分鐘就借故走了。后來親戚帶話:“人家說,不是嫌窮,是看著這屋里沒點‘過日子的樣’?!?/p>
- 媒婆搖頭:“他不是窮,是太‘獨’”
村東頭的張媒婆最有發(fā)言權(quán),她幫老林牽過三次線,都黃了。
“第一次介紹的是鄰村的王大姐,倆人約在鎮(zhèn)上茶館。王大姐問‘你平時在家干啥’,他說‘睡覺、看電視’;問‘會做飯不’,他說‘煮面條還行’。全程低著頭,話比蚊子哼還輕?!?張媒婆嘆口氣,“王大姐回去就說‘跟他待著,比一個人還悶’?!?/p>
第二次更糟:對方是個擺攤賣菜的阿姨,想找個能搭伙干活的。約好去田里看地,老林蹲在埂上抽煙,看著阿姨一個人拔草,愣是沒伸手?!鞍⒁毯髞砀艺f,‘他不是懶,是壓根沒想著‘倆人過日子’—— 我擺攤累了,總盼著回家有人遞杯熱水吧?他這樣,我圖啥?’”
村里人也看出來了:老林打工時就獨來獨往,回村后除了去小賣部買煙,基本不出門。有次鄰居喊他去摘荔枝,他擺擺手 “不去”;村頭辦喜事請他喝喜酒,他坐角落扒兩口飯就走。“不是不合群,是他好像習(xí)慣了一個人,沒想過‘兩個人該咋過’。”
- 同村大伯 55 歲再婚:“日子是熬出來的,更是湊出來的”
村西頭的周大伯,比老林大 9 歲,條件還不如他:房子是土坯的,退休金每個月才兩千多,離異后帶著個上大學(xué)的兒子??扇ツ?,他跟跳廣場舞認識的李阿姨成了家,倆人把土坯房刷成白墻,院里種滿了菜,日子過得熱氣騰騰。
“我跟她第一次見面,就說‘我家就這條件,兒子還得花錢,但我會做飯、會修東西,能疼人’?!?周大伯笑著說,“她擺攤收攤晚,我每天去接;她愛干凈,我就學(xué)著拖地、擦桌子 —— 倆人過日子,不就是你搭把手,我添點勁?”
李阿姨也實在:“我圖他啥?下雨天他能提前去市場給我收攤子,晚上我腿疼,他能給我捏捏 —— 這些比房子新不新、錢多不多,實在多了?!?/p>
其實老林不是沒機會。前陣子有個喪偶的嬸子托人打聽他,說 “不嫌棄窮,就想找個踏實的”??衫狭致犝f后,第一反應(yīng)是 “我啥都沒有,別耽誤人家”,連面都沒見。
張媒婆說得在理:“窮不怕,怕的是‘自己先認了慫’。房子能慢慢刷,錢能慢慢攢,可要是連‘倆人搭伙過日子’的心思都沒有,再好的緣分也接不住?!?/p>
老林最近開始收拾屋子了,把鐵絲上的衣服疊起來,買了塊布遮在墻上。村里人說:“這就對了,先把日子過出點‘盼頭’,緣分才能找上門?!?/p>
你身邊有這樣的 “老實人” 嗎?他們該咋邁出第一步?評論區(qū)聊聊,給老林支個招。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