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常說“相由心生”,這道理可不是憑空來的。國學大師季羨林曾說:“一個人的臉,是他靈魂的模樣。”
老祖宗也《荀子》里寫過“形相雖惡而心術善,無害為君子也”——可見面相從來不止看五官,更看那股從骨子里透出來的氣。
生活里總有人,五官不算頂精致,可往那兒一站,就讓人覺得順眼;也有人眉眼周正,卻總透著股說不出的別扭。
說到底,面相不是天生定死的模子,是日子一天天“養”出來的。想讓自己越看越順眼?這五個法子,藏著老輩人的智慧,照做就行。
一、存善念:心有暖意,臉自舒展
《道德經》里講“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善念這東西,看著虛,其實全寫在臉上。你見過總想著幫人的人嗎?他們眉峰不會擰著,嘴角常帶點松快,哪怕眼角有細紋,笑起來也像曬過的被子,透著暖。可要是心里總裝著計較——誰占了便宜,誰虧了自己——眉頭早晚會擰成個疙瘩,眼神里也會帶著股子緊巴,再精致的五官也救不回來。
村里有位嬸子,一輩子幫襯鄰里,誰家有難處她都往前湊。她不算好看,可每次見她,總覺得她臉上像蒙著層柔光。后來才明白,善念不是做多大的事,是見人落難時多句體諒,遇人爭執時少句刻薄。心里的“暖”攢多了,臉上的“硬”自然就化了,這比任何面霜都管用。
二、戒急躁:穩住性子,相自柔和
《黃帝內經》說“怒則氣上”,急脾氣這東西,最傷面相。你細想,急火攻心時,臉會漲紅,眼會瞪圓,嘴角往下撇,哪怕平時再溫和,這一瞬也成了“兇相”。更糟的是,老急躁的人,眼角容易堆出豎紋,下頜線會透著股緊繃,那股子“躁氣”像刻在臉上,想藏都藏不住。
見過一位老先生,八十多了還眼不花耳不聾,臉上光潤得很。他總說:“事來了,先喝口茶再琢磨。”不是沒煩心事,是他懂“急事緩辦”——孩子犯錯了,先壓下火聽解釋;遇著不公了,先想想“值當動氣嗎”。性子穩了,臉上的線條就順了,那股子柔和勁兒,是急出來的人學不來的。
三、多積淀:肚里有料,氣自?黃庭堅庭堅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這“無味”可不單指說話,更顯在臉上。愛琢磨事、肯沉下心學東西的人,眼神里有光,不是那種咋咋呼呼的亮,是透著篤定的靜。他們哪怕穿件舊衣裳,往那兒一站,也比那些空有皮囊、說起話來東拉西扯的人順眼。
街坊有個姑娘,不愛追劇愛琢磨老手藝,繡活、茶藝都能說上幾句。她長相普通,可跟人聊天時,眼神專注,說話有條理,看著就透著股“穩當”。后來才懂,這“氣”不是天生的,是攢出來的——讀本書,學個技能,哪怕多記幾個節氣的講究,肚里的“料”多了,臉上的“浮氣”就少了,自然耐看。
四、走得端:行止磊落,相自周正
《論語》里說“君子不重則不威”,這“重”不是板著臉,是行得正、坐得端的磊落。你留意過那些做事光明的人嗎?他們未必多高大,可站著不歪肩,坐著不晃腿,臉上的線條也周正,透著股讓人踏實的“正”。反倒是那些愛貪小利、遇事躲躲閃閃的人,肩膀容易垮,眼神總飄,看著就“立不住”。
老輩人常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這不是規矩,是養相的竅。走路抬頭看前方,遇事不藏著掖著,答應人的事盡力辦,心里沒虧心的事,眼神就敢直視人,臉上也不會發虛。日子久了,那股子“正”氣會融進骨相里,成了別人搶不走的“順眼”。
五、念人好:常記恩惠,相自發光
《圍爐夜話》里寫“受人恩而不忘,謂之仁”,念著別人的好,臉上會自帶柔光。誰都遇過難,有人幫一把,記在心里,下次見著多句熱乎話,或是人家有難時搭把手,這“念好”的心思,會慢慢滲到臉上——嘴角不會總耷拉著,眼神里有溫度,哪怕長相平平,也讓人想親近。
樓下張奶奶就是這樣,總說“誰都不容易,記著人家的好,心里亮堂”。她記性不算好,可誰幫她提過菜、誰雨天借過傘,總掛在嘴邊。每次見她,哪怕皺紋爬滿臉,笑起來也像開太陽太陽,暖乎乎的。這才明白,“念好”不是客套,是心里裝著甜,日子久了,臉自然會發光。
說到底,養面相不是為了讓誰夸好看,是為了自己活得舒坦。五官是爹媽給的底子,可臉上的那股氣,是自己修的。存點善,穩點性子,多攢點本事,走得正,記著好,日子一天天過,你會發現鏡子里的自己,不光順眼了,更透著股讓人舒服的“精氣神”——這才是最好的模樣,誰也拿不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