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圖查看詳情
橙柿直通車·橙調隊聚焦農貿市場未來
大關的三個農貿市場生意冷清,杭州其他區域同樣是老小區聚集的農貿市場情況如何?橙調隊記者走訪了西湖區、上城區的幾個老牌農貿市場。(早前報道:)
西湖區翠苑萬勱德菜場
兩三公里內生意最好的市場
閑置攤位十幾個
橙調隊記者來到了翠苑的萬勱德菜場,一幢獨棟建筑坐落在翠柏路,正面外墻自二樓到頂樓用綠色鏤空金屬板材進行整體裝飾,“LOGO、萬勱德菜市場、翠苑店”圖案及字樣分三行掛在中間,簡潔又有氣勢,據說這是翠苑兩三公里內生意最好的菜場。
萬勱德菜市場共上下兩層樓,一層,早上7:51有13名顧客,8:10有17名顧客,8:45有24名顧客;二層顧客更多,同時段不少于40人。
“萬勱德菜市場翠苑店3576平方米,有160個攤鋪,閑置的還有十二三個,是這附近2.5公里--3公里范圍內生意最好的農貿市場。”菜場負責人田經理說,2019年6月,公司開始對萬勱德菜場這棟樓進行整體改造,歷時半年投資2000多萬元,同年年底“萬勱德菜市場”投入運營。
“民營公司對菜市場進行這么大額的投資,我們做好了長期經營的打算,與房屋產權方簽訂了10年的場地合同。”
萬勱德的攤主們說在艱難維持
雖然說萬勱德農貿市場現在是翠苑生意最好的,但攤主們都在吐苦水。
萬勱德一樓一位賣蔬菜的大姐和老公打理著兩個攤鋪,大姐說,她做蔬菜生意已經20多年了,現在生意跟以前沒法比。
吳先生是江西上饒人,賣了10多年的蔬菜,5年前搬到萬勱德市場,承包了一層5個攤鋪。吳先生說,他還聘請了5人,攤鋪租金一年13萬元,人工工資一年要20多萬元,保險、水電等其他各種費用加起來,一年成本大概40萬元,現在的生意比以前差多了,差一半不止,競爭太激烈了,一年忙下來相當于給自己賺了一份工資,好在老婆自己上班,也有一份收入,現在生意主要靠這些合作單位撐著,大概是線下顧客購買量的2倍。
姜女士和姐姐、媽媽在二樓經營一家豬肉攤鋪。姜女士說,現在的生意比以前差,周末稍微好點大概能賣兩頭豬肉,以前生意好的時候一天12頭豬肉都賣過的。
王大姐在萬勱德二層做水產生意。王大姐說,她做水產生意30多年,現在的生意比以前要少一半。
陶大姐做了40年的水產生意,她說現在的生意比以前差一半都不止,辛辛苦苦忙下來賺點工資錢,過過日子,除了攤鋪租金,還有水電費空調費,電費一個月三四百,水費一個月一百多,空調費一個月也要好幾百。
宋江農貿市場
距離萬勱德市場800米,形成競爭
“宋江菜市”位于文一路與萬塘路路口的崇安創富中心寫字樓南側的裙樓一二層,當前正在裝修施工,施工圍擋的大門上寫著“宋江菜市農貿市場升級中”幾個大字。現場負責農貿市場招商的工作人員說,宋江菜市共3000平方米,90個攤鋪,5月就租滿了,現在只有沿街商鋪還有空余,即將在今年8月開業。
8月份宋江菜場開業,讓萬勱德農貿市場壓力非常大,相關負責人說,公司考慮不限形式經營農貿市場,以招租為主,可能會加上自營和引進品牌供應商等方式。“宋江菜場距離萬勱德菜場只有800米左右,這么近的距離再建一個大型菜市場,會形成惡性競爭,不利于經營發展。”
記者通過高德地圖查詢萬勱德菜市場到萬塘路文一路路口的距離時,三種步行路線顯示距離分別為:621米、681米、887米。
萬勱德菜市場負責人說,“在萬勱德農貿市場西面的慶隆路有家農貿市場,去年年底開業,現在已經改成了賣糧油生活用品的超市,不賣菜了。東北面有一家‘學苑春曉農貿市場’,規模在800-1000平方米。”
上城區南肖埠農貿市場
以前生意好的時候,一眼望去都是人
現在一個天一個地
“南肖埠農貿市場”曾獲得過杭州市區管理樣板農貿市場的榮譽?。橙調隊記者在14:21來到了雙菱路155號南肖埠農貿市場,現場顧客有七八人。
劉大伯在南肖埠農貿市場賣雞鴨已有28年。劉大伯說,市場剛開業時他就在了,以前生意好,一年能賺個十來萬元,去年下半年開始生意很差,現在連攤位費都賺不回來,攤鋪租金加上水電費等一年2萬元左右,去年下半年到現在他還倒貼進去三四千塊。
60歲的王大姐是安徽人,在南肖埠農貿市場做蔬菜生意也有28年,夫妻兩人打理著兩個攤鋪。王大姐說,現在生意差太多了,以前生意好的時候,一天2000塊隨便做,現在一天零賣只能做個兩三百,都靠手里在維護的幾個飯店客戶在維持。
51歲的柳大姐是衢州龍游人,在南肖埠農貿市場做水產生意15年。柳大姐說,現在的生意和以前比,一個地一個天,以前一天隨便做做2000多塊,現在一天只能做到七八百。
50多歲的王大姐是金華蘭溪人,在南肖埠農貿市場賣豬。王大姐說,現在的生意差太多了,零賣一天半頭豬肉都賣不出去,加上自己服務的單位和飯店,一天差不多只能賣一頭豬肉。現在賺的錢只能過過日子,扣除攤鋪租金和住房房租,沒有余錢,就是吃光用光那種過日子。“以前生意好的時候,一眼望去都是人,從下午三點做到下午四五點,能再賣一頭豬肉,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賣四五頭豬肉。”
管理方和攤主都年紀偏大
新的經營模式不太會
南肖埠農貿市場曾想關停
南肖埠農貿市場由景芳經濟股份合作社負責管理運營,共1200平方米,66個攤鋪,閑置率有30%,自1997年運營至今,28年租金從未漲過,7年前,經合社花了200萬元重新裝修過。
負責人方經理說,沿街小菜場太多了,分布在慶春東路、太平門直街和凱旋路這一帶,至少有一二十家,這還不包括開在小區里面的菜店,現在的客流只有以前的1/3,以前一天有300多人,現在一天只有百來人。
“農貿市場生意不好,這里的商戶主要送貨渠道還是長期維護的單位和飯店,大部分情況都是老婆在這里守市場,老公必須另打一份工,早上老公去批發市場把菜買好拉到店里,然后去上班。給飯店送貨也有風險,前兩年市場里有個攤主給一家飯店送蔬菜,那家飯店突然倒閉了,導致他15萬菜錢沒拿回來。景芳股份經濟合作社也想過把農貿市場關停,但是因為還有40多家攤主在,沒法關停。農貿市場管理人員年輕人不肯來,賣菜的攤主也都是年紀大的,新的經營模式也不太會,當前的這種競爭環境只會越來越難。”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陳衛民
編輯 成嘉怡
審核 潘俐 王晨郁
BREAK AWA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