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凌晨,美國財政部突然宣布——總統令要求中國隨銳集團120天內完全剝離對美國丘比特公司的收購業務,已開展的技術合作、設施訪問立即禁止!這并非孤例,就在美方剛剛對華解禁EDA工具和航空發動機技術后,針對中企的無情“截殺”再次上演,以“國家安全”為名的科技鐵幕正越收越緊。
這份特朗普簽署的總統令,依據的是《國防生產法》。美外國投資委員(CFIUS)會咬定:丘比特公司的產品廣泛用于美國軍工領域,中國買家存在“安全風險”。
命令極其嚴苛:隨銳不僅要限期放棄所有股份,斷絕與丘比特的任何股權關系;丘比特公司也被勒令不得在中國設立或收購任何子公司。更狠的是,隨銳接觸丘比特核心源代碼、技術資料和美國境內設施的權限,即刻清零!美方意圖清晰無比:徹底堵死兩家公司間哪怕一絲技術交流的渠道,將中國資本與技術隔絕在外。
看熱鬧的會納悶:丘比特到底何方神圣?值當美國動用總統令強行干預一場商業收購?
說白了,丘比特就是做“視頻墻”的——把多個小屏幕拼接成超大顯示屏的專業“老炮兒”,在交通指揮中心、大型安防監控等領域經驗豐富,成立已有40多年。其技術和客戶資源,正是隨銳旗下國際子公司看重的核心資產。
隨銳自身是深耕視頻通訊和云服務的中國老牌企業,2018年就通過硅谷子公司打入美國市場,還曾聯手英特爾推出爆款硬件“海棠”。收購丘比特,本意是強強聯合,快速整合高端視聽技術,拿下北美垂直市場。純粹商業邏輯下的雙贏買賣,卻因CFIUS的干預,瞬間淪為“國家安全威脅”。
這一幕何其眼熟?TikTok的“美國歷險記”,正是同一劇本。2024年4月,拜登簽署“強賣法案”,勒令剝離TikTok所有權;今年1月18日,TikTok美國服務器被迫停服。戲劇性的是,特朗普上臺后次日便簽令短暫“復活”TikTok,轉頭又在6月19日發出最后通牒:不賣就禁用,限期90天,甚至傳出其欲親自介入交易談判的消息。
從TikTok到隨銳收購案,套路如出一轍:“國家安全”大棒高高舉起,配合政治周期反復橫跳,最終目標直指中企在美核心技術與市場資產——這些儼然成了美國在中美博弈中隨時可用的“籌碼庫”。
?更深的寒意在于系統性打壓的升級。? 2025年2月,特朗普簽署了《美國優先投資條例》其核心就是遏制中企獲取美國技術資本,推動產業鏈“去中國化”。該條例極大擴充了CFIUS的權力,在半導體、醫療、能源等廣泛領域,對中資的審查已呈“寧可錯殺,絕不放過”之勢。丘比特案,不過是AFIP祭旗的首批犧牲品之一。CFIUS這把昔日低調的“審查利劍”,如今鋒芒畢露,成為配合美國戰略遏華的急先鋒。數據顯示,近年來CFIUS針對中資交易的審查數量陡增,否決或強制剝離已成常態。
諷刺的是,此刻正值美國醞釀對華加征新一輪關稅的風口浪尖。美方一面在EDA、發動機等少數領域“選擇性解禁”營造談判氣氛,轉過頭卻對隨銳這樣的商業收購痛下殺手。正如解禁案例所揭示的規律:美國的“松綁”永遠是策略性、有選擇的,服務于其更大的博弈目標;而科技打壓與投資壁壘的“緊箍咒”,則是戰略性的長期基調。它提醒我們:任何關鍵領域的核心技術依賴,在極端政治化操作面前,都可能瞬間化為“卡脖子”的繩索。
丘比特案絕非終點。TikTok的最終命運仍懸而未決,更多在美擁有技術或敏感業務的中企,都可能成為下一個目標。美國這套“籌碼戰術”的核心邏輯暴露無遺:利用行政強權,肆意干預市場交易,將中國企業多年苦心經營、符合當地法規的投資成果,強行納入其地緣政治棋局。所謂“規則”與“安全”,不過是精心設計的政治工具。
?當“國家安全”的定義被無限泛化,當正常商業邏輯屈服于政治操弄,受傷的不僅是中企,更是全球科技合作與市場信任的根基。? 隨銳的遭遇再次敲響警鐘:核心技術只能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前路荊棘遍布,唯有過硬實力,才能穿透重重鐵幕。
打鐵必須自身硬——這既是警示,更是唯一出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