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8日,山西大學音樂學院《魯藝在晉東南》項目組師生赴革命老區武鄉縣開展紅色研學活動,獻演原創歌舞劇《魯藝花開太行山》。本次活動由項目負責人賈靜副教授、滿新穎教授、藝術總監路暢教授及導演丁飛老師共同帶隊,是山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精品建設項目的一次生動實踐,也是一堂別開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課”。
紀念館內:感悟歷史,歌聲與劇目激蕩人心
7月7日,研學團隊首站來到莊嚴肅穆的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師生們透過珍貴的歷史文物和影像資料,聆聽講解,深切感悟太行軍民浴血抗戰的崢嶸歲月。參觀過程中,師生們自發集結在黨旗前,滿懷激情唱響經典抗戰歌曲《在太行山上》。激昂的歌聲引發在場游客強烈共鳴,現場掌聲經久不息。
應紀念館邀請,師生們隨后在大廳傾情演繹了原創歌舞劇《魯藝花開太行山》。精湛的表演深深打動了觀眾,不少老戰士家屬和青年學子感動落淚。藝術的力量跨越時空,傳遞著深沉的歷史回響與精神共鳴。
魯藝舊址:以沉浸演出跨時空對話
7月8日,團隊專程前往晉東南魯迅藝術學院舊址進行實地演出。師生們以沉浸式的表演,完成了一場與抗戰文藝先輩的跨時空對話。
項目負責人賈靜副教授在演出后動情地表示:“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我們將舞臺設在歷史現場。這既是對革命文藝光榮傳統的崇高致敬,更是對藝術教育‘為人民’初心的深刻追尋。抗戰精神不僅是烽火歲月的豐碑,更是新時代文藝教育工作者永恒的精神坐標。”
參與研學的學生們深受觸動,紛紛表示此次活動讓課本上的歷史變得可觸可感,深刻體會到了文藝工作者的時代責任與擔當。
項目背景:精耕細作,詮釋“藝術為人民”
《魯藝在晉東南》是山西大學2025年度重點培育的原創文化精品項目,旨在通過藝術形式再現魯藝師生在太行山區的文藝抗戰史,深刻詮釋“藝術為人民”的永恒主題。藝術總監路暢教授介紹,創作團隊前期多次深入實地采風,反復打磨每個細節,力求以當代青年的視角講好紅色故事,有效傳承紅色基因。
此次研學活動是山西大學音樂學院深化“大思政課”建設的創新實踐。通過藝術創作與紅色教育的深度融合,引導師生在追尋紅色足跡中筑牢信仰根基,在傳承紅色基因中踐行藝術使命。今后,山西大學音樂學院將進一步突出藝術與紅色教育融合的育人路徑,著力打造更多有溫度、有深度的思政育人品牌。(李東臻 通訊員賈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