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外長剛在馬來西亞完成首次面對面會談,不到24小時的時間,韓國主動放出消息,坦言美國要求韓國聯合遏制中國。美國突然變臉的原因是什么?韓國放出消息的動機又是什么?
作為當今全球政治格局中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中美關系的好壞不僅決定彼此的政治和經濟發展態勢,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了全球的政治、安全和經濟局勢。而在近期,中國外長王毅在馬來西亞參加亞細安外長會期間與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舉行了一次會面,這也是魯比奧在上任國務卿后首次與王毅外長的會面,因此獲得了外界的廣泛關注。會晤結束后,魯比奧在面對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會議富有成效,具有建設性,希望能在此基礎上繼續為兩國關系穩定助力。言外之意,這次中美外長的會晤基本上達到了預期效果,美方對此表示認可和滿意,接下來中美關系也將得到一定程度的緩和發展。不過,有觀點認為,這次王毅外長和魯比奧的會晤對于中美關系的改善效果并不明顯。
首先,魯比奧作為一名受到制裁的“反華政客”,他個人所代表的立場并不受到中方的歡迎,如果說他不及時對自己的政治立場以及言行舉止做出調整改變,那么中美關系很難實現一次大的改變。其次,美國總統特朗普所推行的高額關稅政策擺明了就是針對中國,想通過提高關稅的方式削弱其他經濟體與中國之間的合作關系,從而降低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如果美國堅持這一關稅政策,中美之間很可能會出現一場新的博弈較量。最后,美國一直都將中國視為最大的“挑戰者和威脅”,雖然中美代表團在倫敦的會晤達成了一些共識,但美國也并不會放棄對華遏制打壓戰略,這一點即使特朗普也無法改變。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再次對華發動新的攻勢行動。就在中美外長會面結束不到24小時的時間,韓國方面便披露了美國要求其聯手遏華的消息,這無疑給好不容易才出現緩和跡象的中美關系再度蒙上了一層新的陰影。按照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政策局局長張成吉的說法,特朗普政府希望韓國可以加入到美國的“反華陣營”,聯合在造船業等領域完成對中國的遏制。在美國看來,現如今中國在多個領域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正在慢慢“蠶食”美國及其盟友的市場,讓其慢慢失去競爭力。因此,為了避免被中國搶占更多的市場,同時避免被中國獲得領域內的領跑位置,美國必須要建立新的包圍封鎖圈,全力遏制打壓中國。至于美國為什么會選擇在這個時間節點做出這一動作,可能與以下幾個原因有關:
第一,美國正在重塑自己的亞太布局,想建立一套新的盟友體系,從而更好的完成對中國的遏制。第二,受到韓國政壇局勢變化的影響,特朗普政府必須要讓新上臺的李在明政府與其一條心,最好是可以保持前任尹錫悅政府時期的“高度親美”政策,只有這樣,韓國才算得上是美國的核心盟友。
第三,美國綜合國力的持續衰退,使得美國獨立遏制中國的時候愈發“力不從心”,所以為了確保“印太戰略”得到穩定的落實,韓國就成為了美國必須要拉攏的對象,只有將韓國綁上自己的“反華戰車”,美國才可以長舒一口氣。
至于韓國為什么會主動爆出這一消息,其實與韓國當前所面臨的尷尬處境有很大關系。雖然美國是韓國的核心盟友,對韓國的政治、軍事和經濟發展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但中國也是韓國最重要的貿易合作伙伴,因為美國得罪中國也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所以韓國一直試圖在中美之間維持一個微妙的平衡,即保持一個相對客觀的中立立場。不出意外的話,接下來東北亞地區的局勢將因美國的聯合遏制計劃而變得更加復雜,而這也將是對各方政治智慧與戰略定力的極大考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