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這樣也行,湊合湊合!"
一句相聲臺詞,終是成了楊少華這一輩子的注腳,對待相聲,對待生活,他大抵如此了。
7月9日,相聲表演藝術家楊少華離世,94歲了,應該沒多少悲傷,擱一般人就是個喜喪。
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雖然他的后輩們受盡指責,但也是盡心盡力的完成葬禮,該講的排場一個不少,連做法事的都請來了。
前來祭奠的一溜21輛勞斯萊斯與其他豪車,浩浩蕩蕩,盡顯規格之高,人緣之廣,風風光光的大葬,也就這樣。
有心人仔細瞧了,相聲界的三大世家卻沒有來,觀眾耳熟能詳的相聲大師也是沒見蹤影,按楊少華九十多年的經歷,他曾和侯馬兩家關系密切,為何最后一站無人前來吊唁?
楊少華離世,相聲界損失了什么?好像損失了什么,又好像沒損失什么。
在說相聲的前輩中,他非泰山北斗,也非名門望族,他的地位,正如二十多年前他在名片上寫的那樣:看完即扔!
楊少華說了一輩子相聲,但不講究、沒追求,只求一日三餐,不求開派立宗。
楊少華說相聲倒是開了個小分支:蔫哏。
蔫蔫的、壞壞的,從自嘲中冒出驚人之語來,除了他沒有人會這個。
他可是本色出演,生活中他也那樣蔫,三腳踢不出話,偶爾說一句能把人噎死。
有一次,楊少華去拜見侯寶林,侯寶林本不要見他,特囑咐家人借口拒客。家人告訴楊少華:侯先生正在午睡,侯先生講究,每天要定時吃飯、定時午睡、定時待客。
楊少華皺眉:是不是還有定時炸彈?
侯寶林聽到了這句,感覺很有趣味,便出來見了楊少華。
有人做了一張"相聲傳承圖",上面有楊少華,嚴格來說,他出現在這張圖里是很勉強的。
楊少華12歲跑堂時,經人介紹拜入郭榮啟門下,但僅僅是口頭拜師,沒有擺案焚香廣而告之,即沒辦入門儀式,當時楊少華窮的叮當響,沒錢置禮。
也罷。
可后來說相聲有點名堂,自己也結婚生子,此時無論如何也該補辦的,那怕死乞白賴,那怕程門立雪,也得補辦了。
當時沒辦,后來不辦,可楊少華出門還是常以郭榮啟徒弟自居,郭榮啟微微一笑:他也要混口飯吃。
楊少華之后先投靠馬家得到提攜,又和侯家熱乎一陣進了曲藝團,他和誰都膩歪一陣,誰也不往死的得罪。
當年侯馬兩家鬧別扭,他是不站隊不表示,糾紛過后他趕緊兩邊請安問好,真把蔫吧蔫吧發揮到極致。
兩邊都生于間隙,而他的口頭恩師郭榮啟也不滿意,楊少華拜的山頭也忒多了。
稍有名氣后,楊少華得馬家提攜,與馬志明搭伴說相聲。他在一次訪談中卻說他本不想和小輩搭伴,是給個面子。此話傳到馬志明耳朵,把馬志明氣的無語,兩人鬧翻。
又和趙偉洲搭伙,趙偉洲為捧他,甘愿給他寫劇本,表演又以他為主,楊少華大器晚成離不開趙偉洲的助力。
結果楊少華又沒有從一而終,又是蔫吧的不聲不響疏遠了趙偉洲,只為回家捧自己小兒子楊議。氣的趙偉洲從此封山,不再登臺表演,轉到了幕后。
楊儀是楊少華的小兒子,他卻自收了徒弟,這名分亂的,不講究啊。其他人收徒精挑細選,他收徒來者不拒,一口氣收了七個,沒有師承淵源,七個徒弟沒翻什么浪花,泯沒于大眾之中。
收徒太不講究。
也就那時候,他的一張名片被扒了出來,內容很有意思,卑微與自嘲,掙扎與不甘,都體現了出來,他對自己的定位挺準的,沒有個正形,不追求更高造詣,不奢望成派傳承,娛樂玩耍,大家開心就行。
這張名片上面自稱相聲演員,又前綴"不著名",其實還是想著名來著,又自我差一點,加上一個"不",既體現謙虛恭讓,又點明自己有點名氣。
小小一張名片上,盡是詼諧幽默的風格,"蔫玩心"太重,缺了點一代宗師氣勢,自視甚為不高。
不講究,沒精神,少時游走于各大家之間,老時躬行于兒子之中,說了一輩子相聲,八十年得了"大師"稱謂,但傳承卻是丟了,幾個兒子沒有繼承衣缽的。
楊儀倒是有模有樣,可惜沒規勸好,涉獵廣泛,干啥賠啥,他可不蔫,相反有些心機重,離開老爹幫襯,立即放下了相聲老本行。
無所謂了,兒子們就是啃老本也能啃一輩子。
說相聲,終是落伍了,也息了心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