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練的健身人,很可能也是擅長愛吃的。他們周中自律健身房,周末燒烤配啤酒,將美食融入自己的健身生活,甚至健身就是為了多吃一塊肉、多喝一口酒。
基于餓了么和口碑等消費數據,在某頭部健身房連鎖品牌的會員畫像中我們發現,超過 70% 的受訪健身會員都是 " 干飯人 ":喜歡面食的健身人接近 80%,比咖啡控的比例還高;同時,也有超過 70% 的健身會員是零食、肉食動物,對外國料理也充滿興趣,更是有 57% 是燒烤常客。
可以說,這是一批 " 最好食 " 的健身人,或者說,最會健身的食客。
這一現象似乎與傳統健身人的形象有所沖突,畢竟大眾對健身人的印象還停留在對訓練量與飲食的精準控制。無論是減肥、增肌還是參賽的健身人,練與吃是繞不開的兩個話題,而對于飲食的控制也常常是健身愛好者被稱為 " 不合群 " 的最大原因。
但有一部分健身愛好者,面對練與吃的平衡,他們選擇全都要。
張弛有度、練得最狠、吃得最香,可以說是用來形容他們的最貼切的詞語。在健身房揮汗如雨,抓緊消耗卡路里,在火鍋爐旁大快朵頤,在小酒館里酣暢淋漓,邊吃邊練,享受著雙倍快樂。
在他們眼中,飲食與健身都是讓生活發光發熱的事物,無需委曲求全,也可二者兼得。美食是生活的一大樂趣,也正成為健身的一大動力。健身為了品嘗更多的美食,正成為一種新的健身飲食循環,與 " 多吃有罪 " 的飲食心態相比,有趣得多。
邊吃邊練的背后,是對食物與訓練解放約束的過程。
在追求瘦的大趨勢下,食物都被賦予了新的屬性,作了好、壞區分。為人帶來快樂的巧克力、甜品、酒精往往就被列入 " 健身禁區 ",而綠葉菜、低卡低脂、無糖則是成為健康飲食的代表。雖然過加工食品并不是健身人飲食的最佳選擇,但也沒有必要妖魔化,給予食物控制我們心情的能力,在享受美食的時候,心懷罪惡、愧疚。
對此,邊吃邊練的健身人認為 " 大可不必 ",為食物撕去標簽,去道德化正是他們所做的——吃我喜歡吃的,好心情是不會通過壓抑獲得的。
將食物撕去標簽,去道德化
邊吃邊練的快樂也來自運動光環效應,在訓練越多的日子,允許自己吃些好的作為獎勵。運動光環也為健身人提供了一個契機," 名正言順 " 地練好吃好,比如說,在喝酒的健身人里,訓練強度最大的日子,往往會喝得更多。
健身界的美食家,反映的是健身與生活的平衡。健身生活并不只有減脂、增肌,而是練、吃、休息平衡后帶來的體驗感。與身材、食物和解,吃燒烤的快樂、與朋友的碰杯、健身房的汗水也可以是一個快樂健身人的生活。
練與吃之間的權衡 ?,健身人全都要
訓練與飲食是健身訓練者生活中最核心的兩個環節。除了極個別天賦異稟的吃不胖選手,訓練與飲食更像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出色的健身成果總是以受控的飲食為保障。
但對于健身界的美食家,唯有美食與鍛煉不可辜負。
基于餓了么等平臺數據,以及某頭部健身房連鎖品牌的會員畫像可以看出,健身人都具備著吃貨的屬性。海鮮、酒吧、辣口、火鍋,一樣不落,最受歡迎的面食,喜好人數達 79%,成為超越了咖啡的存在。而零食與肉的重要性也十分凸顯,成為超 70% 訓練者的心頭好。
某健身頭部品牌的會員消費行為
甚至不少健身者會秉承著 " 訓練就是為了多喝幾杯,多吃幾筷 ",趕著早起,完成預設的任務和熱量消耗。
考慮干飯的熱量,健身愛好者能不能在美食面前有所控制,事實證明,一不小心吃多已經司空見慣。" 精練 GymSquare" 早先調查情侶戀愛對飲食的影響時,發現,有 45% 的受訪者表示,談戀愛伴隨的吃大餐對健身飲食控制產生了威脅。
幫助掃尾飯菜、抵擋不住的夜宵誘惑、快樂時光的再喝一杯,或多或少都在阻礙著健身大業的進行。
但最后的結果證明,健身界的美食家樂在其中,在享受幸福肥與戀愛肥的同時,私下又在刻苦訓練,為自己創造更多的熱量盈余,逐漸成為一個日常循環。
這和人們印象中的健身訓練者大有不同。當健身愛好者被逮住吃巧克力、冰淇淋、喝奶茶或是高熱量食品時,難免會遭遇驚訝的疑問" 你健身時期吃這些沒關系嗎?"
印象中的健身人士有著清晰明確的健身目標,在規律的生活作息下,伴隨著嚴格的飲食控制。例如,控制每天的碳水、蛋白質、脂肪的攝入比例。面對奶茶、麻辣香鍋,他們也能有所克制,不浪費每一卡消耗的熱量。
對運動和飲食的堅持有時也會發展成為偏執,形成一種錯誤的飲食關系,甚至出現飲食紊亂或進食障礙。就像是 " 多吃 " 對于減肥群體," 少練 " 之于健身成癮的愛好者們,嚴苛也會成為絆倒自己健身路上的障礙,負罪感與恐懼正在無聲地摧毀著一部分健身愛好者。
雖說健康和好身材來之不易,但最終以飲食紊亂和心理問題為代價,實屬得不償失。
鍛煉與飲食,不應該成為生活的約束
邊吃邊練,可以是一種對味蕾與身材的和解,在享受美食的快樂與擁有好身材的自信中兼顧。
對食物進行好壞分類、打標簽,這賦予了食物非黑即白的新屬性。這一消費趨勢也助長了道德化 / 妖魔化食物的飲食文化,更左右著人們對食物的選擇。一項對女性飲食的調查顯示,74%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潛意識中有一份食物 " 紅黑榜 "。
就像帶來快樂的巧克力、冰淇淋、甜甜圈總是被作為熱量對比的背景板,以突出它們對健身事業的阻礙之大,更應該打入冷宮。而熱量對比的另一面,綠葉菜、蘋果、雞胸肉則以低熱量的優勢常駐健身紅榜,成為了食物界的道德標兵。
買食物前過目配料表、遠離膨化零食區,甚至為結余些許熱量生啃捷森酸面包,又因口感特別不好而將其惡狠狠地棄置一旁。道德化食物后的生活,就是每一秒都在量化卡路里的轉換,每一口都在與熱量賽跑。
雖然過加工食品并不是健身人飲食的最佳選擇,但也無需妖魔化,在選擇食物時背負精神壓力,給予食物控制我們心情的能力。做健身界的美食家,是一種對味蕾的和解。
欲饑則食,欲飽則停,停不下就明天來個超級組。在可控的范圍內,吃自己想吃的東西,這帶來的幸福感將遠高于壓抑內心對美食欲望所帶來的體重起伏。
健身是辛苦的,但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刻苦的健身人值得擁有 " 運動光環 "。與許可效應類似,運動光環描述著在訓練累的日子,用其他行為獎勵自己,健身美食家們無疑就是選擇飽食一餐作為補償。
邊吃邊練的健身人更是與 " 訓練生活和解 " 的人。吃飽了才有力氣訓練,吃好吃的才有更好的心情訓練,這成為了他們的訓練 " 原則 "。
在研究喝酒與訓練的欄目下,更是有不少精練小伙伴道出了心底話:"健身就像努力賺錢,喝酒就像痛快花錢 "," 為了喝酒,就沒有找不出來的理由 "。
對于他們,最刻苦的訓練可能是在去酒局前的訓練,與朋友的干杯與酒精的放松就是對他們辛苦健身的最好獎勵。
健身生活更是練、吃、休息帶來的平衡
與日前爆火的 " 與素顏和解 " 被指營銷噱頭不同,健身人需要具備 " 與訓練和味蕾和解 " 的心態。這要求健身愛好者們擁有身材中立的心態——健身訓練只是生活中的一個活動,好身材只是你的一部分。
身材中立,是一個對身體功能性的呼喚,強調相信身體的自然反應。直覺飲食也是一種飲食習慣,與嚴格的健身管理飲食不同,不對食物進行 " 好壞 " 分類,可以說,熱量高的食物不一定毫無用處,而熱量低的也不代表健康。
就像在下班后沉悶夏夜的一瓶冰鎮啤酒,帶給你的比起卡路里,更多是心靈上的舒爽與暢快;大排檔里和朋友們的高舉酒杯,比起酒精攝入,更多是強有力的兄弟紐帶;周末喧囂的一人食,比起紅肉攝入過多,更多是單人空間下的小確幸。
健身生活遠不止有減脂、塑形與增肌,一個令人向往的健身生活更應是綜合練、吃、休息等一系列生活平衡后所帶來的體驗感——勻稱的身材、美味的飯菜、高質量的睡眠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交心朋友等等。
也有另一部分健身訓練者,他們有著比賽的壓力,因此要保持極高的自律、清淡的飲食,同時也平衡著社交、日常與健身生活,值得敬佩。
對于大部分的人,吃燒烤的快樂、與朋友的碰杯、健身房的汗水更是一個快樂健身人的生活。試著做一個健身界的美食家,邊吃邊練,享受美食與訓練帶來的雙倍快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