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江蘇海洋大學非遺工坊內絲繩翻飛、靛藍流淌。作為“數字駝鈴:跨境電商重繪‘新絲路’——2025新亞歐大陸橋國際人才交流活動”的重要文化課程,來自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埃及等11個國家的48名留學生沉浸式體驗了中國傳統扎染技藝的魅力,在藍白交織的藝術世界中觸摸中華文明的千年脈動。
此次活動是2025新亞歐大陸橋國際人才交流活動框架下的文化體驗課程之一。留學生們系統學習了扎染技藝的精髓,從了解植物染料的天然特性,到親手實踐絞纈、夾纈等傳統扎結技法,再到完成圖案設計、浸染、氧化和定型的完整工藝流程。當一方方經過捆扎、浸染的素白棉布徐徐展開,呈現出如青花瓷般清雅、又如星空般深邃的獨特紋樣時,現場贊嘆聲不斷。來自加納留學生李維嘉興奮地展示著自己的作品:“這過程像一場奇妙的魔法!親手讓布料煥發生命力,讓我深深感受到中國傳統工藝的智慧以及與自然的和諧對話。”
此次非遺體驗,正是江蘇海洋大學為國際學子精心設計的文化課程縮影。通過“理論+實踐”“課堂+工坊”的模式,讓留學生體驗中華文化的深度。扎染的每一道褶皺都隱喻著文明交流的韌性,每一抹藍色都承載著連云港作為新亞歐陸海聯運樞紐的開放基因。留學生們在絲線纏繞間,不僅習得了古老技藝,更成為藍白交響曲中躍動的文化音符。
當扎染方巾在陽光下輕揚,新亞歐大陸橋的人文紐帶亦隨之延展。這批年輕的“文化使者”正將連云港的山海深情與中華非遺的智慧結晶系于心頭,未來必將以世界語匯,向全球講述這段絲路新故事,讓港城的藍色名片隨陸橋遠播四方。
通訊員 匡冬青 李孟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