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4日訊近日,山東傳媒職業學院新聞傳播系暑期“三下鄉”中華文脈傳承團奔赴青島萊西,以“賡續紅色血脈,守護非遺薪火”為主題,開啟了一場融合紅色教育與非遺技藝的深度尋根之旅。師生團隊足跡遍布萊西黨史館、木偶藝術館、百年面塑館、馬氏巧餅工坊、囍我我花餑餑工坊及建東紅色博物館,在實踐中觸摸歷史脈絡,感悟文化力量。
在萊西黨史館,農村改革的光輝畫卷在珍貴史料前徐徐展開。從破局“三個不適應”的艱難探索,到“三配套”經驗的創新實踐,再到奠定基層黨建里程碑的“萊西會議”,一段段鮮活的奮斗史讓學子們深切體悟到基層黨組織推動時代變革的堅韌力量,深刻理解了“萊西會議”精神穿越時空的價值回響。走進建東紅色博物館,館藏6000余件文物讓紅色信仰在青年心中深深扎根。
非遺工坊內,傳承的智慧與青春的靈感碰撞生輝。于馬氏巧餅工坊,第六代傳承人馬秀娥引領學子溯源“萊人善麥”的農耕記憶。從一粒麥種到一塊巧餅,成員們親手揉捏面團,塑成靈動的“小獅子”與“金魚”,在麥香縈繞中感受省級非遺“馬氏巧餅”承載的深厚麥作文化。木偶藝術館中,第五代傳人姜玉濤展示了自西漢“天下第一偶”至今的技藝流變。“舉、捻、步”的絕技令人屏息,而實木雕刻向現代中空設計、聲光電融合的創新,更讓古老木偶煥發時代神采。百年面塑館內,憨態生肖與潮流IP同臺爭艷,成員們凝視面團在匠人指尖幻化為形,驚嘆于傳統面塑擁抱現代的無限可能。囍我我花餑餑工坊則完整呈現了“從麥田到藝術”的旅程,天然染色的面團化身栩栩生靈,學子們沉浸于“以食載藝”的膠東智慧,見證非遺在匠心巧思中綻放新生。
“文化是民族之魂,既要傳承紅色基因,也需守護民族文脈。”此次萊西之行,學子們不僅被紅色歷史的精神偉力所震撼,更沉醉于非遺技藝的永恒魅力。他們用腳步丈量、用雙手體驗,在紅色沃土與非遺瑰寶的交織中,肩負起新時代青年傳承與創新的雙重使命,讓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讓文化薪火代代相傳。
閃電新聞記者 蘇佳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