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打開外賣軟件的人,怕是都以為手機中了病毒——“0元喝奶茶”“188元券包免費領”的彈窗跟不要錢似的往臉上懟,微博熱搜更是直接被“免費奶茶”屠了版。可你要是真信了這“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怕是要被平臺的套路秀得頭皮發麻。一邊是騎手大哥喊著“今天要跑通宵”,一邊是摩根大通拿著計算器冷笑“這筆投資值得嗎”,這場轟轟烈烈的外賣補貼大戰,說到底就是一場用鈔票堆起來的“數字煙花”——看著熱鬧,燒完了只剩一地雞毛。
一、“免費奶茶”是塊磚,哪里需要往哪搬
先說這波大戰最會整活的“免費奶茶”。打開美團,彈窗直接砸臉:“恭喜您!0元外賣已到賬!”點進去一看,兩張咖啡茶飲兌換券,一張甜飲配送券,乍一看跟白撿似的。可真到了選單環節,你就會發現自己掉進了平臺挖好的“套路迷宮”:想喝的網紅款?不在兌換列表里;指定的“0元款”?不是小杯就是臨期品;想點配送?不好意思,起送價20元,你得再掏15塊買個面包才能湊單;想自提?打開地圖一看,最近的門店在3公里外,打車費比奶茶還貴。有網友吐槽:“這哪是0元喝奶茶,分明是‘0元購’的詐騙式引流,平臺怕不是把消費者當傻子耍?”
更有意思的是補貼力度的“薛定諤式變化”。上周六還在撒錢如流水的美團,這周就開始“暗戳戳降溫”。據內部人士透露,美團這次純屬“被動防守”——“別人先動手,我們不得不跟”。這話聽著像受氣小媳婦,可實際操作起來一點不含糊:上周滿38減20,這周變成滿38減18.8;上周全天發券,這周改成早中晚“分時段限量搶”。淘寶閃購更雞賊,預熱時喊著“188元大券包”,實際拆開一看,全是滿60減20、滿100減30的“湊單刺客”,跟6月份的常規活動沒啥區別。消費者嘴上罵罵咧咧,身體卻很誠實——畢竟蚊子再小也是肉,可平臺心里門兒清:只要把“免費”的幌子一掛,流量和訂單量就能蹭蹭往上漲,至于你最后有沒有真占到便宜,誰在乎呢?
二、騎手爆單背后:每單多賺5塊,代價是24小時連軸轉
比起被套路的消費者,騎手們這兩天算是“痛并快樂著”。上海一位美團眾包騎手曬出截圖:平時單價6-7元的奶茶單,這兩天直接漲到了10元,中午12點不到,滬上阿姨、古茗的訂單就排到了幾百號,系統提示“預計送達時間延遲1小時”。騎手大哥樂滋滋地說“今天要跑個通宵”,可細算下來,這錢賺得一點不輕松。按每單多賺3元算,想多掙200塊就得比平時多跑60多單,相當于從早上8點干到凌晨2點,中間連飯都顧不上吃。更坑的是,平臺為了沖數據,把配送范圍從3公里擴大到5公里,騎手騎著電動車在烈日下狂奔,超時還要扣錢,“爆單”的背后,是拿命換錢的辛酸。
可這種“高薪”能持續多久?2021年社區團購大戰時,騎手單價也曾漲到15元/單,結果大戰一停,單價立馬跌回5元,還多了一堆“超時罰款”“差評扣款”的規矩。現在的奶茶爆單,本質上是平臺用補貼砸出來的虛假繁榮——消費者因為“免費”下單,商家因為流量接駕,騎手因為高價接單,可一旦補貼退潮,消費者回歸理性,商家訂單量暴跌,騎手又得回到“跑斷腿也賺不到錢”的老樣子。就像一位老騎手說的:“平臺的補貼就像釣魚的餌,我們都是跟著魚餌跑的魚,哪天餌沒了,魚也就散了。”
三、小摩的靈魂拷問:每年燒800億,就為賭一個4萬億的夢?
這場大戰最清醒的,可能是摩根大通的分析師。他們直接甩出靈魂拷問:“這筆投資值得嗎?”還算了筆扎心的賬:如果即時零售市場2030年能達到4萬億GMV,行業利潤810億,按15%折現率算,終端價值6750億,現在每年燒500-800億還算合理;可要是市場規模只有2萬億,終端價值就腰斬到3380億,光第一年虧損就可能高達850億,這不是投資,是“自殺式賭博”。
這話戳中了所有平臺的痛處。美團2024年財報顯示,外賣業務利潤率已經從2020年的14%跌到了8%,再這么燒下去,凈利潤怕是要變負數;阿里更慘,淘寶閃購本就是為了對抗美團才倉促上線,現在為了搶市場,不得不把本應用于淘寶主站的補貼挪過來,直接導致核心電商利潤同比下滑12%。中金公司說得更直接:“外賣大戰就是一場零和博弈,你多搶一個單,我就少賺一分錢,最后大家都沒錢賺,只能靠燒股東的錢續命。”
更諷刺的是,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燒錢大戰”了。2019年外賣補貼戰,美團和餓了么燒掉200億,結果市場份額沒變,商家傭金反而漲了2個點;2021年社區團購大戰,滴滴、美團、拼多多燒掉1000億,最后只剩下美團優選和多多買菜,消費者該買多少錢的菜還是買多少錢。現在的即時零售大戰,不過是換了個賽道重復同樣的劇本——用補貼把用戶慣壞,把商家榨干,把對手拖垮,最后自己也累得氣喘吁吁。可問題是,消費者的記性沒那么差,你今天補貼5元,明天恢復原價,他們轉頭就會去別家;商家更精明,誰給的流量多就跟誰玩,平臺根本留不住。
四、套路背后的真相:互聯網公司已經不會“好好做生意”了
為什么平臺寧愿燒錢也不愿踏踏實實做服務?答案很簡單:比起提升用戶體驗,燒錢是最省心的“增長捷徑”。美團內部人士說“外賣競爭最終是用戶體驗的比拼”,可實際操作中,他們寧愿花1億發券,也不愿花1000萬優化騎手配送路線;淘寶閃購喊著“提升即時零售效率”,可連優惠券的使用規則都寫得亂七八糟,用戶點半天都找不到可用商品。這種“舍本逐末”的操作,本質上是互聯網公司的“創新惰性”——當流量紅利見頂,他們想不出新的增長邏輯,只能靠最原始的“價格戰”來續命。
更可怕的是,這種“燒錢依賴癥”正在毀掉整個行業生態。商家為了參與補貼活動,不得不壓低價格、壓縮成本,最后只能偷工減料——你以為喝到的是“9.9元奶茶”,其實是用臨期原料、劣質糖漿兌出來的“科技與狠活”;騎手為了多接單,不得不超速、闖紅燈,交通事故率比平時高出30%;消費者看似占到了便宜,可長期來看,平臺一旦形成壟斷,最終還是會通過漲價把補貼的錢加倍賺回來。2023年外賣平均客單價比2019年漲了15元,就是最好的證明。
五、這場大戰何時休?或許我們都該醒醒了
摩根大通說“未來6個月更看好數字娛樂板塊”,言下之意就是:外賣大戰就是個泥潭,誰陷進去誰倒霉。可平臺們好像停不下來——美團怕被淘寶閃購搶走市場份額,阿里怕即時零售成為新的增長點,京東怕錯過社區團購后的又一個風口,大家都在“囚徒困境”里越陷越深。
但消費者已經開始清醒了。有人曬出“為了用18.8元優惠券,硬湊了38元訂單,結果發現比平時買還貴5塊”;有人吐槽“搶了3天券,一杯免費奶茶都沒喝到,凈浪費時間了”。當“免費”的噱頭再也騙不了人,當騎手和商家紛紛用腳投票,這場燒錢大戰終將迎來謝幕的一天。
最后說句大實話: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0元奶茶”,而是合理的價格、優質的服務、透明的規則。平臺與其把錢撒在熱搜和優惠券上,不如多給騎手漲點底薪,給商家降點傭金,給用戶優化一下APP體驗。畢竟,做生意的本質是共贏,不是比誰燒錢燒得快。要是哪天真把自己燒破產了,可就真沒奶茶喝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