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大整頓再度啟動!
7月11日,依據特朗普指令,美國國務院實施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規模人事調整”。
根據安排,首輪調整涉及1350名工作人員,涵蓋多個職能部門,但這僅是整體計劃的開端。預計后續還將影響約3000個崗位。
國務院“大清洗”
官方解釋稱,此次調整主要針對職能重疊或不必要的機構設置,強調不會對工作效率造成負面影響。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受影響最嚴重的部門集中在人權、民主建設、多元文化及移民事務領域,這些方向與現任總統的政治立場存在明顯分歧。
盡管國務院試圖以專業術語進行包裝,但如此規模的人事變動顯然打破了原有的秩序。
現場影像顯示,抗議聲此起彼伏,場面混亂不堪。
由于要求所有被調整人員必須在24小時內完成撤離,許多員工毫無準備,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有人哭泣,有人爭執,最終都只能抱著裝滿私人物品的箱子黯然離去。
大樓外自發聚集了大量支持者,他們用掌聲和標語表達對離職同事的敬意與不舍。
部分情緒激動的職員相互擁抱落淚,離別的傷感難以掩飾。
這種場景讓人不禁聯想到此前白宮內部的類似情形,而類似的畫面在未來或將頻繁上演。
對于特朗普的這項決策,反對聲音持續高漲,民主黨迅速表態表示強烈不滿。
民主黨議員安迪·金親臨裁員現場,形容這是一幕令人心酸的畫面,強調這些離職員工并未犯下任何錯誤,只是希望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前外交官員戈登·杜吉德指出,這次人事調整與員工個人表現無關。
核心原因在于現任領導層更傾向于任用唯命是從、善于逢迎之人。
他認為此舉是對國家的重大打擊,將嚴重削弱美國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
令人費解的是,在批評政策本身的同時,某些人卻將焦點轉向了中國議題。
資深參議員蒂姆·凱恩聲稱,這場人事調整唯一獲益的將是東方大國。
與中國有何關聯?
他建議不應專注于國內紛爭,而應集中精力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
考慮到烏克蘭沖突久拖未決、中東局勢持續惡化等多重危機,留給華盛頓的時間窗口正在縮小。
他還警告稱,面對中國不斷增強的國際影響力,此類損害自身形象的行為無異于助紂為虐。
如此牽強附會的言論,簡直荒唐至極。
可見美國政壇對中國問題的關注已近乎病態,任何話題都能強行關聯。
將人事調整與中國掛鉤并非首次,此前中美貿易摩擦剛有緩和跡象時,便出現過類似情況。
當時所有與中國相關的顧問團隊均遭解散,現場狀況更為滑稽——許多人甚至沒看清解雇通知就被安保人員請出大樓。
多數人連基本物品都來不及整理,狼狽程度可見一斑,此事也曾引發美國主流媒體廣泛報道,并被視為對華戰略受挫后的遷怒之舉。
該事件熱度之高,以至于今日仍有人借題發揮。
但本次人事調整實則與外部因素毫無關系,所謂的“碰瓷”注定徒勞無功。
事實證明,中國始終專注于提升國民生活質量,從未表現出與美國爭霸的意圖。
與其四處樹敵,不如切實解決國內問題,例如得克薩斯州的洪災救援工作。
目前這場自然災害已導致129人喪生,166人失蹤,大量住宅損毀嚴重,災情觸目驚心。
其實這類言論背后真正的動機,或許是希望通過炒作中國威脅論,促使特朗普在人事調整上手下留情。
特朗普的“人事改革”
然而,相較于救災這類復雜且難以短期見效的任務,人事清理顯然更容易獲得表面成效。
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特朗普不斷宣稱這是“歷史性的勝利”,并于當地時間8日發表聲明強調其重要性。
國務院亦承諾嚴格遵循總統指示,持續推進組織架構的歷史性重塑。
據路透社統計,截至四月底,聯邦政府已有約26萬名公務員通過裁員、自愿離職或提前退休等方式離開崗位。
大規模調整后隨之而來的是機構重組,將原本分散的職能部門合并為統一管理單元。按照特朗普設想,這將顯著提升行政效率。
例如設立專門的安全事務辦公室統籌維和、制裁與反恐行動,或將網絡空間與數字政策部門整合。
雖然表面上看機構數量減少,但潛在風險不容忽視。多位資深外交官指出,這種強制性的組合方式實質上是在拼湊一個功能紊亂的“混合體”。
結語
總體而言,盲目削減編制隱患重重,當前政壇動蕩不安。若真想實現國家振興,還需腳踏實地為民辦實事。
參考:
北晚在線:美國務院大裁員!“多人流淚離開” 2025-07-13參考消息:美國務院啟動大規模裁員 批評人士稱美全球領導地位將受損 2025-07-03觀察者網:美國務院大裁員,有人急了:那中國這事咋辦 2025-07-1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