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家族開口就提 “萬世一系”,說自己傳了 2600 年,是日本文化的根。
可最近這些年,民間傳得熱鬧:天皇一代比一代矮,近親通婚搞出問題了,連香火都快續(xù)不上了,還有什么好驕傲的?
——這些說法聽著有點玄乎,細想起來卻滿是說不出的荒誕。
先說說 “身高危機”。從明治天皇到現(xiàn)在的德仁天皇,身高都在 162 到 165 厘米之間。擱在他們各自的時代,日本男性平均身高也就 155 到 160 厘米,還算中等水平,
之所以被傳成 “一代比一代縮水”。究其原因,多半是老照片惹的禍。昭和天皇跟 183 厘米的麥克阿瑟站一起,看著確實嬌小,就被硬安上 “家族基因退化” 的帽子。其實那會兒普通人跟西方人比,嬌小是必然的。
再看 “近親通婚” 的老傳統(tǒng)。古代天皇為了 “血脈不外流”,近親結婚是常事。拿天武天皇來說,娶了自己的侄女;草壁皇子更直接,娶了自己的姑姑。美其名曰 “鞏固皇權”,說白了就是把基因庫搞成了閉環(huán)。近代也沒改多少,昭和天皇的妻子還是遠房親戚,直到明仁天皇娶了平民美智子,這規(guī)矩才松點。
可民間總愛把皇室的健康問題往這上面扯。明治天皇 15 個孩子夭折了 10 個,就說是 “近親遺傳”問題;大正天皇得腦膜炎留了后遺癥,也被歸罪 “通婚惹的禍”。
其實那會兒醫(yī)療條件落后,普通貴族的嬰兒死亡率也高得很。昭和、明仁天皇身體硬朗,又有人嘀咕:“肯定偷偷換基因了!” 說到底,所謂 “遺傳病危機”,更像是外界對皇室神秘感的過度腦補、過份揣測。
如今,最讓皇室頭疼的,其實是 “香火斷代” 的尷尬。德仁天皇只有女兒愛子,按老規(guī)矩不能繼位;唯一的男丁悠仁親王,成了全日本的 “寶貝疙瘩”。
為這孩子,日本社會吵翻了天。保守派喊 “男性傳承不能破”,支持者說 “愛子公主明明更能干”。當年悠仁沒出生時,政府差點改法律讓女性繼位,結果 “獨苗” 一落地,改革立馬就被塞進了抽屜 —— 這變臉速度,比翻書還快。
號稱 “傳了 2600 年” 的家族,靠近親通婚保 “純正”,靠性別規(guī)矩卡繼承,如今在香火問題上還是卡了殼,命乎?運乎?日本天皇家族的路是越走越窄了?
其實,說什么 “文化根基”,細看更像場靠 “血脈閉環(huán)” 撐著的獨角戲。與其糾結天皇身高是不是真矮了,不如承認:這用老規(guī)矩捆了自己幾千年的家族,早該在現(xiàn)代社會里,找找新的活法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