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務府看大清:“不亡就沒天理了”。
為什么這么說?
歷代王朝滅亡,有一個原因,就是腐敗。因為貪腐,國庫被掏空,官僚結黨營私,百姓被拼命盤剝,司法失去應有公正……最終就是民心盡失。
歷代開國皇帝為避免重蹈覆轍,大都能反腐倡廉。然而,結果總是外甥打燈籠——照舊。
大清內務府,就是一個腐敗典型。在腐敗花樣百出的晚清,內務府腐敗堪稱“獨領風騷”。可以說,大清內務府命運里,藏著清王朝從根子上開始潰敗的每個細節。
清朝皇帝對政治權力的壟斷,是中國封建王朝的高峰。而內務府,就是皇帝為了鞏固皇權設立的御用機構,肩負皇室內務,皇家財務,官員監察等多個任務。
內務府為皇帝做事,誰有權力監督?雖然清朝御史有權彈劾內務府,但真敢彈劾的恐怕沒幾人。因此,內務府腐敗機會非常多,也是一年賽一年突破尺度,甚至貪到皇帝眼皮底下。
勤儉的道光帝有次想吃民間“片兒湯”,明明就是碗家常飯,內務府報價一萬六千兩。咸豐帝想修尚書房門樞,內務府張口就要五千兩維修費,可咸豐帝不像他爹道光帝那么好糊弄,當場發飆,嚇得內務府官員趕緊改口,五千兩變成了五十兩。
▲以“摳門”著稱的道光帝,很大程度上都是內務府逼出來的
到了清末,內務府腐敗愈演愈烈,不斷侵蝕清朝統治結構。晚清幾次痛下決心整肅。可由于內務府自身就依托皇權,形成盤根錯節關系網,每次都不了了之。直到大清亡國,內務府還趁著最后能撈的機會,爭分奪秒拼命撈。
內務府的演變,映射了清朝的興衰。可以說,讀懂內務府的前世今生,就讀懂了大清王朝土崩瓦解的深層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