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里總有些魚長得奇奇怪怪,像是隨便拼湊出來的。比如在去年9月,有位釣友發視頻曬出了一條特別怪的魚,這條魚已經死了,被他拿在手里翻來翻去的展示。從視頻中可以看到它的魚嘴像個朝下彎的吸管,下巴比上頜還長,嘴唇幾乎看不見,眼睛又非常小,整個魚頭看上去特別像食蟻獸。
不過食蟻獸長成這樣是為了方便掏螞蟻的窩,那這條魚長成這樣又是為了什么呢?再看它的身子,體色是青銅色,腹部的顏色會淺一點,身上覆蓋著一層細鱗,背鰭和臀鰭長在靠近魚尾的地方,讓它整體看著又有點像海豚。
對于這條魚的真實身份,網友們的猜測很離譜。有人說它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讓釣友快去自首,不然報警抓你去踩縫紉機。另外有人說這是鯮魚、胭脂魚。要說認成鯮魚還情有可原,畢竟鯮魚長得也挺特別的,魚頭又細又長,嘴巴扁扁的像鴨子,而胭脂魚跟這條魚除了都是魚以外,長相上沒有任何相似之處。真不知道這些網友是存心嚇唬人,還是真的不認識鯮魚、胭脂魚。
這位釣友曬出的怪魚其實叫做卡氏長頜魚,它不僅不是我國的保護動物,甚至壓根就不是我國的魚。它原產于非洲,而視頻里的這條正是釣友在贊比亞的贊比西河釣獲的。它屬于熱帶淡水魚,喜歡棲息在22到26度的溫暖水域,平時就躲在幾十米深的水下活動,是個妥妥的底層魚類。
別看卡氏長頜魚長得呆頭呆腦,甚至有點滑稽,但千萬別小瞧它,它可是淡水魚中智商最高的,它們不僅能夠和人類互動,甚至還會水中踢球這樣的高難度動作,聰明程度遠超普通魚類。它們的體型也不小,成年后普遍能長到60厘米左右,最大甚至可以突破1米。
由于它們既聰明又長得像海豚,賣觀賞魚的商家就給它們起了個淡水海豚的稱號來吸引顧客。不過想養它們可不容易,需要有超大的魚缸,并且只能喂活食,另外,它們很愛跳缸,這一點會讓養它們的人很心煩。
卡氏長頜魚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像食蟻獸一樣夸張的長下巴,這個長長的下巴其實是從魚鰓進化而來的,上面布滿了密密麻麻的觸須,就像水下探測儀一樣,能精準感知藏在泥沙、石縫中的微小生物。
不過,它們最厲害的生存技能并不是這個長下巴,而是魚尾的放電能力。卡氏長頜魚的魚尾能釋放微弱的電流,雖然不足以電暈獵物或敵人,但卻能像雷達一樣,幫助它們在黑暗的水域中導航和捕食。更神奇的是,它們的長下巴還能接收電信號,配合魚尾的電流感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感知系統。這樣一來,它們就像自帶水下雷達一樣,哪怕在完全無光的環境里,也能精準定位獵物,甚至躲避天敵。
它們吃東西的方式也很特別,像用吸管一樣,能快速把藏在縫隙里的小生物吸進嘴里,還不會攪起泥沙。雖然這樣的結構讓它們失去了撕咬能力,但換來的是能在其它大魚進不去的縫隙里找吃的,完全避開了和大魚的競爭,這套獨特的生存本領讓它們在地球上存活了上百萬年呢!
總的來說,自然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怪異,每一個看似怪異的構造,都是百萬年演化出來的結果。我們在對奇特物種感到驚嘆之余,更需保持科學認知的清醒,既不必對怪異物種感到恐慌,也不該因為商業炒作而盲目追捧。下次再看到長相奇特的生物時,不妨多一份好奇,少一份誤解,因為它們的怪異恰恰就是大自然最精彩的創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