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喝什么營養又補鈣,大家心中的答案大概都是牛奶吧!然而,最新研究表明,喝牛奶或使肝癌風險增加45%!到底是不是真的,多喝牛奶竟會致癌?牛奶還能不能喝了,要怎么喝呢?
哈佛研究表明:喝多牛奶或增加肝癌風險?
2025年4月,哈佛大學研究人員《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發表的研究引發關注:一項針對48萬余名中老年人的15.5年隨訪顯示,每周飲用超過3.5杯(約840毫升)牛奶,肝細胞癌風險增加45%;若每周超14杯,風險更飆升至61%。
而早在2022 年,一項由牛津大學、北京大學及中國醫學科學院等多機構專家聯合開展的大型前瞻性隊列研究引發關注。該研究納入 51 萬余名中國成年參與者,重點分析乳制品攝入量與癌癥發病風險的關聯。研究結果顯示,經常食用乳制品的人群,總體癌癥發病風險較攝入量低的人群升高 9%;其中,肝癌發病風險增加 18%,女性乳腺癌風險增加 22%。
為什么牛奶可能與肝癌相關?
過量飲用牛奶可能與肝癌風險上升相關,這主要基于幾個潛在機制:
高脂乳制品中的飽和脂肪酸:可能引發肝臟慢性炎癥,促進肝組織纖維化,增加癌變風險。
牛奶攝入與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水平升高相關:IGF能加速細胞增殖、減少凋亡,可能為癌細胞發展提供機會,尤其在肝臟等代謝活躍器官中更顯著。
牛奶中的激素成分:如雌激素,長期攝入可能對肝臟產生微刺激,尤其在肥胖、代謝異常等高危人群中,可能成為促癌因素。
牛奶還能不能喝了,要怎么選?
目前研究并非否定所有牛奶,而是指出 “高脂” 奶制品可能存在健康隱患。關于牛奶是否能喝及如何選擇,無需因個別研究過度恐慌,關鍵在于 “適量” 和 “選對類型”。
首先,牛奶仍是優質營養來源,富含優質蛋白、鈣、維生素 B12 等,對骨骼健康、肌肉維持至關重要。對于普通健康人群,每天攝入 300-500 毫升乳制品是合理范圍,無需因噎廢食。
選擇時可遵循以下原則:
優先低脂或脫脂牛奶:減少飽和脂肪酸攝入,尤其血脂異常、脂肪肝或肝病高風險人群,建議選低脂牛奶、脫脂酸奶,既保留營養,又降低潛在代謝負擔。
發酵乳制品更優:酸奶、奶酪等經過發酵,富含益生菌,有助于調節腸道菌群,且部分研究顯示其可能降低某些慢性病風險,是更健康的選擇。
控制總量,多樣化搭配: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每天攝入300-500毫升液態奶或等量乳制品為宜,避免過量飲用高脂牛奶。若擔心風險,可將牛奶與植物奶(如燕麥奶、豆奶)搭配飲用,既保證營養均衡,又減少單一食物的過量攝入。
特殊人群個體化選擇:兒童青少年發育期需充足脂肪供能,全脂奶更合適;孕婦和老年人對鈣需求高,可適當選擇高鈣乳制品;乳糖不耐受者可選零乳糖乳制品或植物奶(如豆奶、燕麥奶)。
日常喝牛奶要注意的4個點
避免空腹飲用:空腹時胃酸分泌旺盛,可能影響牛奶中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建議搭配面包、燕麥等主食,或餐后 1 小時飲用,更利于營養利用。
注意儲存與加熱方式:開封后的牛奶需冷藏并在 24 小時內飲用;加熱時避免煮沸(高溫會破壞部分維生素),溫熱至 40℃左右即可,袋裝奶建議倒出后加熱,避免包裝遇高溫釋放有害物質。
警惕 “乳飲料” 冒充牛奶:部分含乳飲料雖含牛奶成分,但蛋白質含量通常低于 1%(牛奶需≥2.8%),且添加大量糖和添加劑,營養價值遠低于純牛奶,選購時注意看配料表,首選 “生牛乳” 為原料的產品。
別用牛奶送服藥物:牛奶中的鈣、蛋白質可能與某些藥物(如抗生素、鐵劑、降壓藥)發生反應,影響藥效或增加腸胃負擔。建議服藥與喝牛奶間隔 1-2 小時,具體可咨詢醫生或藥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