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理州賓川縣大營鎮華僑社區,總能看到一個忙碌的身影——她時而俯身傾聽孩子們的童言童語,時而調解婦女權益矛盾糾紛,時而帶頭開展志愿服務,她就是大營鎮華僑社區婦聯主席、黨總支副書記沈艷。近年來,她先后榮獲云南省“最美婦聯執委”、大理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戶”,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女性的責任與擔當,在僑鄉譜寫出一曲動人的民族團結進步曲。
辦好“陽光驛站”
讓童年綻放多彩光芒
“沈老師,你看我做的燈籠漂亮嗎?”在華僑社區“陽光驛站”里,孩子們舉著手工作品,圍著沈艷開心地問道。針對社區兒童課后無人照看、活動場所缺乏的問題,沈艷積極爭取資源,牽頭打造了集學習教育、文化傳承、娛樂于一體的青少年活動陣地——“陽光驛站”,如今已成了孩子們的“第二個家”。在這里,她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僑鄉文化、紅色文化等教育融入日常活動,元宵節帶領孩子們包湯圓、做燈籠;端午節組織做香囊、講述僑鄉文化、愛國故事……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自2024年12月華僑社區“陽光驛站”正式對外開放以來,沈艷結合兒童需求和興趣,累計開展主題志愿服務活動17場次,吸引500余人參與。從《萌娃鬧元宵 年俗年趣樂不停》的年味傳承,到《尋僑史 品僑味 筑同心》的僑情厚植;從《走進童話王國 共享閱讀之樂》的閱讀啟蒙,到《茶韻童心 文化傳承》的傳統文化體驗;從《童心向黨映朝陽 紅色薪火代代傳》的紅色教育,到《兒童自我保護安全教育》的自護培訓……“陽光驛站”已成為社區促進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臺。
當好“愛心媽媽”
用溫暖守護成長之路
社區里的小泰和弟弟小翰因父親生病,性格孤僻,家庭生活困難。沈艷得知后,主動與他們結對幫扶,經常上門談心交流,并積極為家庭爭取生活補助等。在“沈媽媽”的關愛下,小泰和小翰逐漸變得開朗起來,生活也得到了保障。
像這樣的困境和留守兒童,在華僑社區還有不少,為了讓孩子們得到更多關愛,沈艷攜手賓川縣婦聯發起“愛心媽媽”結對幫扶行動,動員20余名愛心女性組成志愿服務隊,與困境兒童“一對一”結對,為孩子們提供學業輔導、心理關懷、節日慰問和成長陪伴等關愛,并通過“把愛帶回家 同心護成長”“蘋果傳情 聯結你我”等活動暖心互動,讓孩子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每個孩子都值得被溫柔以待。”這是沈艷常掛在嘴邊的話。三年來,每逢“六一”兒童節、春節,“沈媽媽”都會帶著牽掛奔走,走訪慰問兒童。一次次促膝談心、一份份節日禮物,她用母愛般的關懷為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
團結“知心姐妹”
共育僑鄉甜蜜“幸福家”
針對社區婦女就業難題,她積極組織葡萄、柑橘種植技能培訓,進村入戶宣講婦女創業政策,累計幫助30余名婦女提升了就業能力增收致富。同時,她十分關注婦女同胞的健康,積極動員婦女同胞參加健康體檢、“兩癌”篩查,并積極為不幸患病婦女爭取救助,組織慰問等,為婦女同胞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在她的帶動下,社區常態化開展普法宣傳、家風家教宣講、經典誦讀分享會、“綠色巾幗行動”等志愿服務活動,激發婦女參與熱情,逐漸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共同為社區基層治理注入源源不斷的“她力量”。
從“陽光驛站”的歡聲笑語,到“愛心媽媽”的溫暖守護;從關愛兒童的細致入微,到幫扶婦女的務實篤行,沈艷用點滴行動展示了新時代的巾幗風采,讓民族團結之花在僑鄉絢麗綻放。
開屏新聞記者 王利絢 通訊員 馬曉燕 鄧永鳳 攝影報道
一審 何曉宇
責任編輯 易科彥
責任校對 李鴻睿
主編 武熙智
終審 編委 陳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