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提起寧德時代,全世界的車企都得高看一眼——特斯拉的超充電池靠它提供,寶馬的續航焦慮靠它解題,連歐洲車企建廠都得偷偷抄它的技術作業。
但是,你敢信嗎?就在幾年前,這家中國企業還被摁在地上摩擦。
一、曾被堵在死胡同里的“追兵”
2018年的電池江湖,根本沒寧德時代什么事。彼時的王者是松下,靠著給特斯拉供貨,握著全球30%的市場份額;LG新能源則抱緊大眾、通用的大腿,在歐美市場橫著走;就連國內,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已經開始嶄露頭角,步步緊逼。
你以為這都完了?還有更狠的——外圍的“圍剿網”。
歐美國家明著說要“綠色轉型”,暗地里卻給寧德時代設下重重關卡:歐盟搞出個《新電池法》,要求電池碳足跡溯源,直接給中國制造加成本;美國搞了《通脹削減法案》更是明晃晃地寫著“用中國電池的車不給補貼”,擺明了要把寧德時代擋在門外。
內有同行搶蛋糕,外有政策筑高墻,當時不少人斷言:寧德時代頂多是個“區域玩家”,成不了全球氣候。
二、“麒麟”電池帶來的希望
轉折點發生在2022年。那年夏天,寧德時代扔出了一顆炸彈——麒麟電池。
這顆電池有多顛覆?簡單說,以前的電池像疊餅干,一層一層堆起來,浪費不少空間。麒麟電池直接把“餅干”立起來,中間塞個水冷板,體積利用率從55%飆到72%。同樣大小的電池包,續航能多跑200公里,充電10分鐘就能補能400公里。
極氪001裝上它,續航直接干到1032公里;問界M9用了它,成了當年的加價神車。車企們突然發現:想在電動車市場站穩腳,沒寧德時代的電池真不行。
希望之下,寧德時代的“農村包圍城市”打法更是一絕。
你歐美不是不讓我進嗎?我直接在你家門口建廠。德國工廠剛投產,就接了寶馬的大單;匈牙利工廠一落地,Stellantis( Stellantis集團是一家跨國汽車制造商 )立馬跑來合資。本地人造的電池,總不能再算“中國貨”了吧?
這步棋一走,歐美車企徹底繃不住了。特斯拉喊著“要在北美用寧德時代技術”,福特干脆直接掏錢買專利授權——畢竟,跟續航和成本比起來,面子不值錢。
三、寧德時代的成功——電池里的創新
能讓全球車企低頭,靠的可不止一款麒麟電池。寧德時代的技術庫里,還有著太多“王牌”。
比如鈉離子電池,這東西簡直是為解決“鋰資源卡脖子”而生的。2021年剛發布時,不少人罵“噱頭”,結果2023年就裝車奇瑞,零下20度照樣跑,成本比鋰電池低30%。現在歐洲的儲能項目,一半都用它。
再看安全技術。以前電動車自燃新聞滿天飛時,寧德時代偷偷搞出了“電芯大面冷卻”技術。簡單說,就是給電池包裝了個“中央空調”,熱失控時能瞬間降溫。現在搭載這項技術的車,就算被追尾,電池也能安安穩穩。
最近,寧德時代又推出第三代固態電池,能量密度干到500Wh/kg。什么概念?電動車續航輕松破1200公里,充電10分鐘跑遍半個中國。這就不僅僅是電池技術革新了,簡直是在改寫電動車的規則。
結束語
現在的寧德時代,已經不是那個需要仰人鼻息的小廠了。全球每賣出3塊動力電池,就有1塊來自它;專利數量比松下、LG加起來還多;連豐田都跑來求合作,要知道,十年前豐田根本瞧不上中國電池。
它的逆襲故事,說白了就是中國制造業的縮影:被卡過時,不抱怨不躺平,攥緊技術創新的鑿子,一錘一錘鑿開包圍圈。
未來的電池江湖還會更熱鬧,但只要寧德時代還在死磕技術,“電池之王”的寶座,恐怕沒那么容易被搶走。大伙說呢?歡迎各位分享自己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