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明縣東明集鎮充分挖掘閑置校舍、廠房、村委會辦公樓、農戶庭院等閑置資源潛力,大力推進“千家萬戶沐光行動”分布式光伏項目,為農戶開啟了“陽光收益”新模式,實現綠色發展與經濟增收的雙贏,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7月8日,東明集鎮順河集新村,一幅美麗鄉村畫卷映入記者眼簾:村道整潔干凈,庭院錯落有致,屋頂上藍白相間的太陽能光伏板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這些光伏板不僅讓村民的居所增添了“綠色”魅力,更成為了實實在在的“陽光銀行”,源源不斷地為村民帶來經濟收益。
村民張敬業正在自家院落的光伏板下忙碌,談及安裝的光伏板,他難掩興奮:“以前只知道曬太陽,沒想到如今太陽還能‘曬’出真金白銀!現在我特別關注天氣預報,就盼著一年365天都是大晴天,因為只有大晴天,發電多,掙得也就多!”張敬業長期在家務農,收入來源較為單一,房頂安裝光伏板為他的生活帶來了驚喜。按照安裝面積計算,他家每年可獲得3000元的租金收益。他感慨道:“政府推出的這個補助政策,對我們老年人來說,是實實在在的福音。我們年紀大了,外出打工不方便,現在即便待在家里,也能有一筆穩定的額外收入,生活更有保障了!”
目前,東明集鎮已有500余戶低收入家庭通過租賃庭院安裝光伏板,實現了零投入、零風險的穩定收益。其中,安裝面積較大的農戶年租金可達4000元,在25年的租賃期內,累計收益超過10萬元。
隨著陽光轉化為電能,屋頂變身為“銀行”,分布式光伏項目正以綠色低碳的方式,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支撐。據了解,東明集鎮光伏項目總投資約1.1億元,裝機容量達32兆瓦,每年可發電3600萬千瓦時。按照上網電價0.3949元/千瓦時計算,發電收益約為1400萬元,每年可為村集體及農戶發放租賃費180萬元。該項目拓寬了村民增收渠道,增加了村集體收入,光伏發電“自發自用”模式還大大降低了輸電損失,節約了輸電成本,有力推動了農村電網改造,為提升農村電網基礎穩定性提供了堅實保障。
菏澤日報記者 彭傳軍 通訊員 宋付昌 朱國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