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王保珠 通訊員 高艷
為提升影像科對罕見疾病的診斷能力,強化多學科協同診療機制,7月10日下午,影像科組織召開罕見腎臟病疑難病例討論會。院長時維貴,副院長全勇、院聘副院長馬勇,以及病理科、CT 室、放射科等科室人員參會,共同研討3例罕見腎臟病病例,會議由副院長全勇主持。
時維貴院長在講話中強調,以多學科協作(MDT)模式開展罕見病病例討論意義重大。這類疾病發病率低、臨床表現復雜,單一科室往往難以全面把握病情,而多學科智慧的匯聚能打破思維局限,為疾病的精準診斷和治療方案制定提供有力支撐,對提升醫院整體診療水平、營造濃厚學術氛圍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CT室程強主治醫師詳細介紹了3例罕見腎臟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病史、癥狀、體征及各項實驗室檢查、影像學表現。隨后,影像科專家們結合疾病的臨床表現、影像特征各抒己見,針對病例的影像學表現、鑒別診斷等要點展開深入分析,從不同層面解讀病灶特點,提出多種可能的診斷方向和鑒別思路。
專家討論環節中,院聘副院長馬勇結合臨床診療經驗,強調影像科在腎臟疾病診斷中的重要性,遇到疑難病例,大家共同探討,為治療方案選擇提供重要依據。病理科殷曉偉副主任醫師則詳細闡述了3 例病例的病理特征,解讀了這幾例罕見腎臟病的病理分型及診斷標準,從病理角度為確診提供了關鍵依據。
最后,全勇副院長對本次討論會進行總結。他表示,本次針對3例罕見腎臟病的回顧性討論,深入剖析了診斷過程中的成功經驗與不足,再次印證了多學科協作在罕見病診療中的核心價值。他鼓勵各醫技科室與臨床科室持續加強溝通協作,從影像、病理、臨床等多維度剖析疾病本質,不斷提升罕見疑難病例的診治能力。
此次討論會的召開,不僅為3例罕見腎臟病的診斷理清了思路,更搭建了跨學科協作交流的堅實平臺,對提升醫院在罕見腎臟病領域的診療水平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