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舊水管水壓小,水里有銹味,大家都希望新供水管道投入使用。”近日,湘橋區橋東街道臥石村洋東片村民丁姨看著家門口正在改造施工的供水管道滿懷期待地說。6月16日起,潮州粵海水務有限公司全面啟動對臥石村新園片、洋東片及工業區的老舊供水管道改造工程,目前工程進展順利,預計7月底完成改造。
臥石村老舊供水管道改造施工現場。陳瑩 攝
城鄉供水管網改造工程,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近年來,特別是自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以來,潮州聚焦城鄉居民的飲水難題和供水薄弱環節,全力推進城鄉老舊供水管網的改造升級,讓城鄉居民用上了“放心水”“優質水”。
臥石村548戶村民將用上“放心水”
“村里上一次‘水改’是1999年,二十多年過去了,原來使用的供水鍍鋅管管材老化生銹,出現水壓不足、管壁生銹、跑冒滴漏、破裂滲漏等問題,給村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臥石村“兩委”干部丁瑞明介紹。
在了解臥石村供水管道改造需求后,潮州粵海水務結合供水管網運行狀況和實地勘查結果,決定投入資金超百萬元,對臥石村三個片區的老舊供水管網實施改造,鋪設新型環保管材,更換管道閥門、水表表柱和部分達到或接近使用年限的水表。此次改造涉及管網8.5公里,將惠及548戶居民。
在臥石村洋東片的村居巷道間,一幅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映入眼簾:施工人員爭分奪秒鋪設一根根藍色給水管道;村干部穿梭其中,搭起施工方與村民的溝通橋梁,全力保障工程順利推進……
“此次施工的新管道采用聚乙烯(PE)給水管道,這種材料化學穩定性極強,可有效抵御多種化學物質的侵蝕,不易發生腐蝕。”潮州粵海水務有限公司供水安裝分公司副經理陳春鵬向記者介紹,安裝的管道口徑根據不同片區、巷道的住戶數量和用水量情況進行科學預測,充分預留待建設房屋的供水量,確保每一戶都能擁有充足的水壓。
據介紹,與城區供水管道相比,鄉村供水管道因村居分散、管線跨度大、覆蓋范圍廣、地下各專業管線交叉復雜等問題,施工難度顯著增加。為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對村民日常生活的影響,潮州粵海水務在臥石村管道改造升級工程施工中采取多項便民舉措——施工前張貼公告,提前明確告知居民停水的具體時間和涉及范圍;采用分片、分段施工模式,科學規劃管槽開挖、回填、管道安裝、水表更換及路面修復等各項工序的配合銜接,減少集中施工對村民生活的影響。
“臥石村供水管網改造升級工程工期預計50天,得益于前期準備工作充分,目前完成工程總量約60%,進展順利。”陳春鵬表示,后續的管道連接和水表更換施工也將選擇在村民用水低峰期進行,進一步縮短停水時長,讓村民早日用上“放心水”。
全市供水管網改造提升“多點開花”
臥石村老舊供水管網改造工程,是潮州以供水管網“小改造”推動“大民生”的生動寫照。建于20世紀80年代的東湖社區,供水管道改造工程全面完工,1400戶居民告別供水管道老化帶來的困擾;楓溪燃料倉庫宿舍區多年老化水管改造完成,50多戶居民的用水問題得以解決;在鳳新街道74條道路硬底化工程中,同步對部分老舊供水管道進行改造,避免路面重復開挖,提高施工效率……
近年來,潮州供水主管部門統籌規劃,與各鎮村、街道社區及潮州粵海水務積極配合,大力推進老舊供水管網改造工作,全力提升城市基礎設施保障能力。截至目前,已完成接近60個老舊小區和超60條街巷給水管道改造工程,改造管道約60公里,惠及用戶超7000戶。
東湖住宅區是較早建成的居民社區,其供水管道已使用40余年。受原有鍍鋅管抗腐蝕性能不足影響,管道內壁銹蝕堵塞問題日益嚴重,“跑冒滴漏”現象頻發。為切實解決這一民生難題,潮州粵海水務主動配合湘橋區政府的改造部署,將所有地上明管改為地下埋設,累計敷設聚乙烯(PE)材質管道約3000米。改造后,涉及的65幢居民樓、1400戶居民徹底擺脫供水管道老化帶來的困擾,供水品質實現質的提升。
“現在打開水龍頭就有清澈的自來水,水壓也穩定,再也不用擔心水質問題了!”東湖社區居民蔡漢龍看著家中的優質自來水欣喜地說。
目前,新一批老舊小區和城中村的給水管網改造正在籌備進行中。根據計劃,近期潮州粵海水務將對西華小區、西新西小區、登塘田東干部宿舍樓、開文樓小區、草埔林40號等5個小區進行改造,預計改造管道長度約為2.7公里,惠及用水戶945戶。
(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