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比奧曾揚言要讓中國“付出代價”,如今卻不得不低頭尋求對話。
如此勁爆的會面,會引發怎樣的外交爆點?
東盟夾在中美之間,個個如坐針氈,既想從中國拿到經濟紅利,
又得應付美國的“印太戰略”壓力,這場會議,注定不平靜。
盧比奧的尷尬開局
說起盧比奧的“中國難題”,得從2020年那場風波講起。
那年,他還是佛羅里達州的參議員,站在美國國會的高臺上,對中國新疆和香港事務指手畫腳,言辭激烈。
從涉疆棉花事件到所謂“香港自治”問題,他一次次跳出來,煽動制裁中國官員,甚至推動《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
結果,中國外交部不客氣地回擊,7月13日,華春瑩宣布對包括盧比奧在內的美國政客實施制裁。
不到一個月,8月10日,趙立堅再次點名,二次制裁盧比奧,禁止其入境中國,凍結其在華資產。
2025年,盧比奧搖身一變成了美國國務卿,身份變了,麻煩卻沒少。作為美國外交的“掌舵人”,他得跟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打交道,可中國的制裁令就像一道無形的墻,擋住了他的路。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記者會上被問及是否會面盧比奧時,淡淡一句“暫無信息可提供”,讓外界嗅到了冷處理的味道。
但盧比奧也不是省油的燈。他知道,直接訪華是癡人說夢,但第三國的多邊場合就是他的“救命稻草”。
7月8日,他踏上了飛往吉隆坡的飛機,準備在東盟外長會上“碰一碰”王毅。這場會議,不僅是東盟國家的大聚會,也是中美俄三方高層的罕見同框。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也在場,烏克蘭局勢的陰影讓氣氛更加復雜。
盧比奧能在這場外交盛宴中,找到與中國對話的突破口嗎?
一場微妙的外交試探
盧比奧作為美國“新面孔”,首次以國務卿身份亮相亞洲,壓力可想而知。他得向東盟國家證明,美國的“印太戰略”不是空話。
還得應付國內特朗普政府的期待,落實所謂“元首共識”,更別提,他還得在中國的“制裁陰影”下,找到對話的縫隙。
這次東盟外長會,中國也是一貫的從容與自信,中國的立場很明確,作為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愿意在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綠色能源等領域深化合作,攜手打造區域穩定與繁榮。
盧比奧這邊,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他不僅要參加東盟-美國外長會,還要與馬來西亞高層會面,甚至抽空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聊了聊烏克蘭局勢的可能性。
可外界最關注的,還是他和中方的“潛在交鋒”。
畢竟,中美高層會晤的機會不多,尤其是在盧比奧被制裁的背景下,這次會面幾乎成了全球媒體的焦點。
會談當天,記者們早早守在會場外,試圖捕捉任何風吹草動。據可靠消息,盧比奧與王毅確實進行了短暫的面對面交流。
但具體說了啥?雙方都三緘其口。外交部的回應依然是那句熟悉的“無可奉告”,而美國國務院的聲明也只是輕描淡寫地表示“雙方進行了建設性對話”。
這模棱兩可的態度,反而讓外界對這場會談的意義浮想聯翩。
中美博弈的幕后推手
要說盧比奧為什么這么急著和中國談,估計也離不開稀土的話題。這
玩意兒被譽為“工業味精”,從手機芯片到F-35戰機,哪樣都離不開它,中國在全球稀土市場一家獨大,提純技術高達99%,遠甩日本、印度好幾條街。
2025年初,特朗普政府搞了個“對等關稅”,惹得中國果斷出手,收緊稀土出口管制。
結果,美國軍工企業傻眼了,一架F-35需要400多斤稀土,沒這原料,生產線直接歇菜。
美國財長貝森特之前跑去和中國談,費盡心思才換來民用稀土的松綁。
可軍用稀土,中國壓根沒松口。盧比奧這回親自上陣,擺明了想在東盟會上再爭取點籌碼。
如果能在這事上搞定中國,特朗普肯定得給他記上一功。
可中國也不是好糊弄的。中方之前就明確表示,任何合作都得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
言外之意,你盧比奧想拿好處,先把干涉內政的臭毛病改了!更別提,特朗普政府還在四處揮舞關稅大棒,對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14個國家發出了“新關稅”警告。
這讓東盟國家頗為不滿,覺得美國一邊要合作,一邊又拿關稅壓人,那還有什么誠意可言!
盟友的冷眼
盧比奧這次亞洲行,本來還計劃去日本和韓國轉一圈??删驮诔霭l前,行程突然被砍了。
據透露是因為他得趕去和以色列總理會晤,臨時調整了計劃。但有網友猜測是美國和日韓的關稅談判已經談崩了。
日本經濟跑了七趟美國,愣是沒談出個結果,韓國那邊也差不多,關稅負擔一點沒減輕。盧比奧再去,估計也只能碰一鼻子灰。
這事讓東盟國家心里更沒底了。畢竟,美國的“印太戰略”喊得震天響,可落實到實處,總感覺少了點誠意。
反觀中國,在會上拋出了人工智能、數字基建的大禮包,擺明了要拉近和東盟的距離。
東盟國家夾在中美之間,左右為難,一邊是美國的軍事靠山,一邊是中國的經濟紅利,選哪邊都不容易。
更別提,盧比奧的“鷹派”標簽在這時候顯得格外刺眼。他之前在臺灣問題上的強硬表態,早就讓中國外交部多次警告:“臺灣是中國核心利益,任何挑釁都將付出代價?!?/p>
這場東盟外長會,還有個意外的“彩蛋”,那就是盧比奧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的會面。
烏克蘭局勢一直是全球熱點,美國和烏克蘭的關系很是親近,基本上就站到了俄羅斯的對立面。
盧比奧這次和拉夫羅夫聊了聊,試圖探探烏克蘭和平談判的可能性。這讓外界不禁猜測,美國是不是想借著東盟的平臺,玩一手“多邊牌”。
制裁下的微妙平衡
這場東盟外長會,就像一場精心編排的外交大戲。盧比奧帶著制裁的“緊箍咒”,硬著頭皮走上舞臺,試圖找回主動權。
對于盧比奧來說,這次會面是個艱難的起點。他得在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和中國的強硬紅線間走鋼絲。
東盟國家看著兩大巨頭過招,心里也在盤算自己的小九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