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消息,國際棋局風云驟變。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7月10日在馬來西亞完成密集外交穿梭后,專機于7月11日直飛朝鮮元山,開啟為期三天的訪問。幾乎同一時間,美國海軍“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紐波特紐斯”號悄然現身冰島雷克雅未克港口——這是美國核潛艇首次獲準停靠冰島港口。
拉夫羅夫此行絕非偶然。離開馬來西亞前,他剛剛經歷了高強度外交日程:先是與中國外長王毅進行戰略對表,雙方重申支持東盟中心地位,警惕域外大國制造分裂。緊接著又與美國國務卿魯比奧進行了約50分鐘的“坦誠對話”。
魯比奧(資料圖)
CNN此前報道稱,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上周批準暫停向烏克蘭運送部分武器,但事先沒有通知白宮。不到一周后,特朗普又下令恢復對烏軍援,宣布將向烏克蘭運送更多防御性武器。
對于特朗普政府在援助烏克蘭上的立場反復,魯比奧10日解釋稱,外界“錯誤解讀”了美國暫停運送部分武器的行為,美國“只是對某些類型的彈藥進行了非常有限的審查”,以確保美國“擁有足夠的彈藥庫存”。他表示,相關決定是“合乎邏輯的”。
魯比奧稱,他向俄方轉達了特朗普對和平談判陷入僵局的失望和不滿,“我贊同總統(特朗普)的說法,對和平談判缺乏進展感到失望。我們理解這些事情需要時間和耐心,但顯然我們也對沒有取得更多進展感到沮喪。希望我們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俄羅斯的立場和優先事項,并開始取得一些進展。”
拉夫羅夫(資料圖)
耐人尋味的是,在結束與中美外長的關鍵接觸后,拉夫羅夫旋即將外交重心轉向東北亞。7月11日至13日訪朝期間,他將與朝鮮外務相崔善姬共同出席第二輪俄朝外長級戰略對話。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特意在行前預熱,暗示此訪具有戰略高度。面對美西方的戰略擠壓,朝鮮半島正成為俄突破困局的重要支點。
正當拉夫羅夫的專機降落在元山之時,北極圈內同步上演軍事暗戰。7月9日美軍核潛艇停靠冰島的動作,表面是踐行冰島2023年4月授權的“非核武短暫停留”,實則開啟戰略新篇。軍事觀察家指出,冰島毗鄰北極海域,美軍此舉意在為核潛艇尋找北極前沿據點,未來可能常態化部署,目標直指俄羅斯北方艦隊及戰略核潛艇基地。
拉夫羅夫(資料圖)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軍核潛艇的“雙刃劍”屬性:一方面為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在北極水域建立“水下核威懾堡壘”;另一方面則扮演“水下間諜”,刺探俄軍演訓情報。面對俄軍配備“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的“別爾哥羅德”號核潛艇威懾,美軍此舉顯然意在反制。一場北極冰層下的高危“貓鼠游戲”已然升級。
縱觀這場七月風暴,美俄博弈呈現出危險的雙線并進態勢:外交線上,拉夫羅夫東西聯動,借中朝之力構筑抗壓陣線;軍事線上,美軍將北極圈轉化為新型戰略競技場,核潛艇抵近威懾如同抵在俄羅斯咽喉的冰錐。
隨著拉夫羅夫穿梭平壤、美軍深入北極,大國對抗的經緯線正重新編織。當外交斡旋與軍事威懾同步加碼,世界不得不面對一個愈發清晰的警示:冷戰堅冰非但未消融,反而在新型地緣裂痕中蔓延生長。這場以半島和北極為主舞臺的較量,或將定義未來十年大國競爭的凜冬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