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樣,陳賡,跟著我干比跟著老蔣干有前途吧,老蔣就不會讓你當大將軍。”
55年的授銜儀式上,毛主席看到陳賡被授大將軍銜后調侃他。
誰知陳賡并不買賬,他搖搖頭:我的大將軍可不是您給我的,而是李聚奎給我的。
這個李聚奎是誰,為什么陳賡說大將是他給的?
授銜前的任命
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時候,李聚奎是四野司令部副參謀長。看起來這個職位并不算高,但他的作用卻不可或缺。
我軍打仗最缺的是什么,有人說是兵、有人說是將,其實都不是,我軍最缺的是后勤。
不管是土地革命、抗戰、內戰,我軍都沒有一條完整的后勤運輸鏈。四野雖然是最強的野戰軍,但也有我軍的通病。
但在1948年的時候,李聚奎擔任東北軍區后勤部參謀長。他依靠地方政府籌集物資,并組織合理儲運,將這些物資送上前線。
當時我軍還處于“取之于敵”的傳統后勤觀念中,李聚奎就已經想到要組織后勤戰線了。
也正是因為他的這份敏銳,于是在抗美援朝開始的時候,他被任命為東北軍區后勤部部長,受命組建東北軍區后勤部,承擔戰爭后方的后勤工作。
要知道,當初我軍決定抗美援朝的時候,同時還下了一個決心,那就是:不吃朝鮮群眾一餐一飯,不拿朝鮮人民一針一線。
這就代表了我軍需要的所有物資,都必須由我國自己準備。不管是前線的食物、衣服、藥品;還是戰士們的子彈、炮彈、武器,都需要我們自己負責。
這也就意味著,我軍急切需要一個穩定的后方保障基地。
李聚奎臨危受命,他針對現代化戰爭后勤的保障特點,積極調整運輸路線和中途站點,幫助我軍儲備了大量的物資。
而這些物資,也在日后源源不斷地送到了朝鮮。
雖然他沒有在前線戰斗過,也沒有指揮過百萬大軍,但他對朝鮮戰爭的付出卻被每個人記在心里。
要是當年我軍有制空權,那前線戰士們就能快速拿到物資,再也不用因為需要自己背物資,而被敵人利用禮拜攻勢消耗了。
之后李聚奎還擔任了后勤學院院長,專門為我軍培養后勤干部。
1955年7月,我軍成立了石油工業部,急需一個老將過去坐鎮。周總理想來想去,最終還是選擇了李聚奎,任命他為石油部部長。
這樣一來,他就算是離開部隊了,也就不能參加授銜了。
功高德亦高
可能很多人覺得,他在四野的時候只是個副參謀長,陳賡為什么會說大將軍是他讓給自己的呢?畢竟四大野戰軍的參謀長,最高也才被授予上將軍銜。
那他一個副參謀長,最高也就是個中將,怎么能授大將呢?
要知道,我軍授銜可不是只看一個時期的功過,而是要綜合個人經歷的。
李聚奎參軍很早,他在1926年的時候就參加了國民革命軍第八軍,后來他的部隊被編入湘軍,他成了唐生智麾下的一員。
在戰爭中,他屢立戰功,得到了上司的欣賞。
從1927年開始,波瀾壯闊的北伐戰爭被打響了,但蔣汪背離了孫中山的路線,破壞了原本欣欣向榮的北伐戰爭。
隨后革命陷入低潮,李聚奎的內心卻十分堅定。他相信只有我黨才是救國的唯一真理,自己一定要跟著我黨走。
1928年,彭老總發動了平江起義,他毅然跟著彭老總離開了。之后他從班長到營長,參加了攻打文家市、長沙等戰斗。
在彭老總麾下的時候,彭老總就很欣賞他。他打起仗來十分拼命,對待戰斗也非常認真,彭老總覺得他是個可造之材。
后來紅六軍成立,他來到了黃公略和陳老總麾下,又成了陳老總的愛將。
在中央蘇區的數次反圍剿的時候,他都立下了很大的功勞。長征開始之前,他被任命為紅一軍團紅一師的師長,他麾下的團長就是三楊之首的楊得志。
他指揮楊得志的一團冒雨疾馳三甲嶂,在這里和陳誠展開了激戰。當時陳誠手中有三個師的兵力,甚至還有飛機大炮。
但他指揮楊得志的一團,硬生生守住了陣地,頂住了敵人的狂轟濫炸。這一戰讓他名垂軍史,也讓陳誠對他刮目相看。
長征的時候,他所帶領的紅一師是開路先鋒。出瀟水、戰湘江,他帶領部隊猶如尖刀一般,為中央軍委硬生生劈開了一條路。
搶渡烏江的時候,他命令楊得志用竹排渡江,并親自組織部隊奪占敵陣。后來大部隊到了大渡河畔,也是他組織部隊強渡大渡河。
后來毛主席和周總理都夸楊得志,但楊得志卻說強將手下無弱兵,這都是李師長指揮得好。
后來他參加了西路軍,卻在甘肅地區遭到了敵人的重大打擊。他臨危不亂,協助王樹聲將部隊帶出了絕境。
后來他所在的部隊全軍覆沒,只剩他一個人躲在祁連山。
作為西路軍的高級指揮官,他從沒放棄要回延安。他四處躲藏,打扮成乞丐,最終風餐露宿回到了延安,見到了毛主席。
回到延安不久,他就被編入386旅擔任參謀長,成了陳賡的得力助手。
錯失大將軍銜
他跟陳賡一起指揮了神頭嶺戰役,之后更是率領部隊在晉冀魯等地轉戰,一直活躍在抗日前線上。
李聚奎指揮打仗有一手,參謀長也做得非常好,還是搞后勤的一把好手。55年大授銜的時候,按照他的資歷和戰功,應該是夠資格被授予大將的。
但是事情就是這么巧,他在大授銜之前就被調離了軍隊,來到石油部當部長。
他沒有絲毫怨言,在石油部帶著眾人展開攻堅。他拿出革命時期的精神,帶領石油部的眾人攻克重重困難。
1958年的時候,石油部的工作告一段落,他得以重新回到軍隊。
但當時軍隊已經授銜完畢,他要是沒有軍銜工作可能比較難做。
所以中央商量給他補授軍銜,但給他授什么軍銜成了難題。本來他肯定是大將,但當時十大元帥和十大將大家都習慣了,突然加進去一個大將,大家一時半會不適應。
最終中央和他商量過后,還是決定授予他上將軍銜。不過他雖然被授予上將,但他有授大將的資格卻是大家公認的。
55年授銜的時候,毛主席看到陳賡被授予大將軍銜,調侃地問他跟著自己干革命是不是比跟著老蔣要好,老蔣最多給他個中將,但自己可是給了他大將。
陳賡聽到主席這樣說,卻一臉高深莫測地搖了搖頭說:這大將是李聚奎給我的。
陳賡之所以這樣說,正是因為他認可了李聚奎在革命年代的功勞,甚至將對方放在了比自己還要高的位置上。
對李聚奎沒能被授大將一事,陳賡也是非常可惜的。
但李聚奎對此卻看得開,他說自己不適合當大將,上將就挺好的。
不過雖然是上將,但他卻依舊是眾多上將敬重的老首長。
參考資料
李聚奎:“黨指向哪,我就去哪”中國軍網-解放軍報,賀有德,2025-05-14
“功高德亦高”的上將李聚奎,2022年09月05日,學習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