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閆亞銘 蘇長春 賀永明
今年5月,正陽縣彭橋鄉大劉村被授予"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稱號。這個曾受舊俗困擾的豫南村莊,以十年磨一劍的韌勁,開創出"制度+文化"雙輪驅動的文明建設新路徑,實現了從風氣煥新到發展提速的華麗蝶變。
漫步大劉村,文化墻上生動的漫畫故事引人駐足。近年來,針對紅白喜事鋪張浪費、婚嫁彩禮常達十萬的老問題,大劉村推行制度變革——修訂《村規民約》,設立"一約五會"。道德評議會和紅白理事會成員活躍于村落各處,五年內填滿了五大本厚重日志。如今,婚禮彩禮被控制在5萬元以下,喪葬火化率躍升至100%,費用也減少了一半。
"現在村里還有鄉里都提倡‘新事新辦’,反對鋪張浪費。大伙兒都輕松,負擔小多了,這才是實實在在的好事!"大劉村村民雷一輝表示。
志愿服務隊每月活動超100小時,公益日618人捐款超5萬元,防火季240人巡邏守護,通過系列文明實踐活動,大劉村村民凝聚力顯著提升。
"近些年咱村從里到外都變好了,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有盼頭,負擔輕了,風氣正了,鄰里和睦了,環境變美了,咱農民的精氣神也提上來了!"大劉村村民劉連發說。
文明沃土結出累累碩果:家家門前"豆腐塊"柴垛整齊劃一,200畝游園四季綠意盎然,360天潔凈如新,"三分建七分管"理念開花結果;文明鄉風點燃鄉村旅游熱潮,年接待游客破萬人次,冬桃采摘創收50萬元,村民收入年增10%;垃圾清運率、綠化率等硬指標全面飄紅,接連斬獲"五星支部""國家級文明村"桂冠。
正陽縣彭橋鄉大劉村黨支部書記王思杰說:"現在群眾的日子好了,大家不僅希望吃飽穿暖,更希望住得舒心、活得有尊嚴、精神有寄托。創建文明村鎮,就是要解決大家關心的環境衛生、文化娛樂、辦事方便、老有所養、幼有所教等問題,讓大家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活的改善和提升,幸福感、獲得感更強。"
從移風易俗的破冰者到全國文明的示范者,大劉村用制度創新喚醒善治源泉,以文化深耕培育精神沃土。當家家戶戶門前的責任銘牌與廣場上的常青樹交相輝映,這個豫南村莊正生動詮釋:文明鄉風既是鄉村振興的催化劑,更是百姓幸福生活的底色。今日的大劉,文明之花已結出沉甸甸的富民碩果,全國文明村的牌子越發光彩奪目,真正實現以文明軟實力撬動鄉村振興硬支撐。
"今后我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有力的舉措,保持好創建成果。相信,只要全村上下一條心,擰成一股繩,就一定能把我們的家園建設得更加美麗、更加文明、更加富裕!"王思杰表示。(編輯 詹云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