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退休了,是不是就意味著徹底“安全著陸”,過往的一切就算塵埃落定了?答案是否定的。
過去的陳賬,退休也能查,能處分,能收回,能追責,這就是延遲清算。無論何時發現問題,該追責的必追責,該查處的必查處。
這項機制的核心,打破“退休即免責”的陳舊觀念。它意味著對公職人員行為的監督與追責鏈條,主動延伸覆蓋到了退休之后。
這不是什么秋后算賬,而是制度建設的必然要求——權力行使如果違規,就應該承擔相應的后果,雖遲到必到。延遲清算機制有效填補了監督的時間盲區,對那些心存僥幸、試圖以退休為掩護逃避責任者,形成了強有力的制度威懾。
具體而言,“延遲清算”機制重點監控以下六類行為:
1. 在職期間違規決策,導致重大損失的:有些干部在職時急于出政績,不顧實際情況和客觀規律,拍腦袋決策、搞“一言堂”。比如,未經科學論證和集體研究,盲目上馬重大工程項目,造成國家財產巨大浪費或嚴重生態環境破壞。即便當時未被察覺,退休后一旦查實決策過程的重大違規與造成的嚴重后果,照樣要被嚴肅追責。決策失誤留下的爛攤子,并不會因決策者退休而自動消失,責任必須厘清。
2. 在職時隱匿貪腐行為,退休后被發現的:自認為手段高明,在職時收受賄賂、侵吞資產等違法行為隱藏得深,以為退休后就能高枕無憂。然而,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隨著舉報線索的深入挖掘、技術偵查手段的進步,或者同案人員的交代,一些當年看似“天衣無縫”的貪腐行為,在當事人退休后仍可能暴露。退休身份,不再是掩蓋罪行的護身符。
3. 退休后違規接受宴請、收受好處的:人退了,影響力還在。一些企業或個人,可能看中退休官員過去的人脈、掌握的內部信息或其剩余影響力,在干部退休后繼續“圍獵”,通過安排高檔宴請、贈送禮品禮金、提供旅游安排等方式輸送利益。如果退休干部未能守住底線,違規接受這些安排和好處,實質是利用原有職權地位的影響力謀利,這同樣是黨的紀律所不容的。
4. 在職時公權私用,延遲到退休后“變現”的:這是更為隱蔽的“期權腐敗”。在職期間,利用手中權力為某些企業或個人謀取了巨大利益,但不當時收受回報,而是達成默契,待自己退休后再以“顧問費”、“咨詢費”、“勞務報酬”等看似合法的形式,或者通過安排子女就業、合伙經商等方式進行利益輸送。這種“放長線釣大魚”的行為,是“延遲清算”機制重點打擊的對象。
5. 利用退休身份,干預原單位事務的:憑借老領導、老上級的身份,或者多年經營的關系網,退休后仍習慣性地對原單位的人事安排、項目審批、資金分配等具體事務指手畫腳、施加不當影響,為自己或他人謀取利益。這種行為干擾了原單位的正常工作秩序,破壞了公平公正,必須予以制止和查處。
6. 對重大事項失職失察、包庇縱容的:在位時,對所管理的領域、下屬或分管的重大事項,未能履行應有的監督管理職責,導致發生嚴重問題;或者明知下屬或管理對象存在違紀違法行為,不僅不制止、不報告,反而包庇縱容,充當“保護傘”。即使退休后,這些失職失察、包庇縱容行為造成的惡劣影響和后果一旦被查實,相關責任同樣無法逃脫。
紀委“延遲清算”機制的啟動和運行,傳遞出清晰信號:監督執紀問責沒有“既往不咎”,更沒有“退休免責”。這項機制讓那些企圖“提前布局、退休享利”或“在位違紀、退休脫身”者徹底失去幻想空間。
退休,應是職業生涯的圓滿句點,但不是問題干部的“安全門”。
作為公職人員,唯有在職時如履薄冰、恪盡職守、廉潔用權,退休后方能心安理得、安享晚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