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界面新聞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預透露,越南已同意對美國“完全開放市場”,美國企業能以零關稅向越南銷售產品;而越南所有對美出口商品將面臨至少20%的關稅。特朗普寫到,美國還將對通過越南轉運輸美的其他國家商品征收40%關稅。對此,前美國貿易官員、現供職于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William Reinsch表示,關于打擊“轉口貿易”部分,將取決于雙方如何定義和執行。
自特朗普悍然掀起所謂的貿易戰和關稅戰之后,中美兩國你來我往,進行了多輪博弈和沖突。目前來看,美國特朗普當局對華妥協和讓步的跡象其實已經非常明顯。近期,美國財政部長也已經公開向中方發出了“愿談”的信號。而中方之所以能夠在關稅戰和貿易戰之中立于不敗之地,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因為中方手握著一張令美國極為忌憚的“稀土牌”。
稀土(資料圖)
中國去年兩度發布稀土管制禁令,對美國中斷鎵、銻等金屬材料供應,一度讓五角大樓“告急”。因為這些材料被廣泛應用在國防軍工科技領域,也是制造半導體、雷達和通訊設備的必需品。按照美國的進口需求,他們離開中國幾乎是寸步難行。但現在管制已經進行了一年多,美國軍工企業的訂單還在“正常交付”,五角大樓一開始還準備回收廢棄的金屬鎵材料,現在來看影響也不太大。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近日,路透社公布了一組數據,顯示大量的中國管制稀土,正從第三國源源不斷地流向美國。這組數據顯示,從去年12月到今年4月,美國一共從第三國進口了3834噸已經被管制的氧化銻,這甚至比前三年的總和都要多。一家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英國媒體,他現在每個月還能從中國“拿貨”到大約200公斤鎵,不過他拒絕透露是通過什么渠道拿到產品的。如果報道是真的,就意味著中國所管制的這些稀土,不僅還在正常向美國銷售,而且反倒是“超量供應”,給美國軍企好好囤了一波貨。
事實上,像這次的這種通過第三方國家轉運貨物的方式,在中美兩國博弈的進程中可以說是屢見不鮮,且已經基本成為一種常態。在2017年中美貿易戰開始以后,一眾美企為了規避政府設置的高額關稅,繼續從中國獲取貨物,就已經開始嘗試從第三國轉運貨物。在過去幾年時間里,大量中國商品在被出口至東南亞國家或墨西哥以后,立即貼上本地生產的標簽,并在隨后進入美國市場。也正因如此,工業生產能力薄弱的墨西哥,卻與美國是最大貿易伙伴,與中國是第二大貿易伙伴。
特朗普(資料圖)
不過,美國靠這種辦法維持關鍵礦產的流入,注定是不可持續的,高昂的成本就是其面臨的一大難題。美國企業為了獲取這些關鍵礦產,需要支付比正常價格高出許多的費用,這無疑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除了成本問題,運輸風險也不可忽視,這種通過第三方轉運的方式,就是一種走私行徑,運輸的物流公司、參與的美國企業以及中間環節的各方都將面臨法律制裁。值得注意的是,這消息一經傳出,我商務部當即在例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堅決防止戰略礦產非法外流。
稀土(資料圖)
隨即,7月1日生效的新版《礦產資源法》將稀土正式列入國家安全資產,進一步強化出口審批與跨境追蹤系統。不僅審批變得更嚴,政府還啟動了“一批一證”、全程溯源制度,對出口產品成分、流向、最終用戶進行全鏈條管控。此前那種“貼個新標簽就能混過去”的方式,在新系統下基本無所遁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