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航天下肢血管病專科醫院彭興偉: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走著走著,突然感覺腿部疼痛、酸脹,不得不停下來休息一會兒,等癥狀緩解后才能繼續行走?這種 “走走停停” 的現象,可能是一種名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疾病發出的信號。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簡單來說,就是由于下肢動脈血管壁上形成了粥樣硬化斑塊,使得血管腔逐漸變窄甚至閉塞,導致下肢血液供應不足。這就好比一條原本通暢的公路,因為不斷有障礙物堆積,車輛通行變得越來越困難。據統計,我國 70 歲以上人群中,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發病率高達 15% - 20%,且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還在不斷攀升。
此病從癥狀上來看,可分為早、中、晚三期。早期表現為患肢發冷、有麻木感,以及走路時小腿酸脹、乏力、間歇性跛行,就像張大爺開始時的情況;中期出現肢體皮膚蒼白、溫度降低、肌肉萎縮,行走的距離越來越短,甚至夜間可被痛醒,就像張大爺目前的情況;晚期患肢動脈完全閉塞,肢體發生壞死,可形成經久不愈的潰瘍,最終導致截肢。
如果缺乏經驗,常誤認為這是年老、腦血管病、腰腿痛、缺鈣等的表現而致漏診、誤診。所以,當病人自覺有早期癥狀時,要到醫院接受檢查。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致殘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尤其是糖尿病合并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癥的患者,病情發展快,程度重,一旦發生,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
如何預防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首先應積極治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原發病。其次,飲食要注意合理調節,宜清淡,多素少葷。再次,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平時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步行和體育鍛煉,放棄煙酒等不良嗜好。
一旦罹患此病也不要驚慌,可進行適當運動,但走路不宜過快,切記不能搬動重物。患肢要注意保溫,足部發涼時,不可貿然用暖水袋暖腳或用熱水泡腳,因為這樣會加重下肢缺血,使病情加重。更重要的是及時對癥治療,此病早期可以使用血管擴張藥,促進更多的側支循環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至今尚無一種藥物能使病變動脈恢復彈性和再通,糖尿病性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住院治療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出院后的自我治療和觀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